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地方专题 > <走进地方>走进广西宁明 > 地方风采

宁明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重举措讲实效

2013年06月13日 15:3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3日讯(记者 裴小阁 王彦军 通讯员 周贻刚)宁明县在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注重措施,讲求实效,努力做到在宣传上发力,在示范上给力,在机制上着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各项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初显成效。

    宣传发力  激发广大群众的自觉性

    要实现乡村清洁,必须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要我清洁”向“我要清洁”的思想转变。为此,该县在宣传发动方面想尽了办法、下足了功夫。他们注重指导各乡镇利用“大榕树课堂”、组织乡村文艺队演出、借助80多个村(屯)传统歌坡节等平台开展宣传教育,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耳濡目染,将卫生意识并转化为自觉行为。如爱店镇在边境各村(屯)巡回举办有奖问答文艺晚会,播放微电影《母亲河》等,激发了村民清洁美化家园的热情,争相在村规民约上签名。截止5月27日,各乡镇开展各种大型宣传活动50场(次),参与群众5万多人次。同时,整合部门优势开展各具特色宣传活动。县委组织部在花山文化广场举行万名党员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签名活动,县委宣传部深入乡镇、村屯指导开展生态文明村(屯)及文明星级户评比,县卫生局组成小分队巡回161个村(社区)向群众讲授卫生常识、传染病防治等知识,团县委在全县少先队员中开展以“我的中国梦——美丽宁明”为主题环保手工制作大赛,县妇联依托乡村“妇女之家”平台开展环保知识培训班,县教育局在中小学校开展环保小卫士评比活动和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县老干部局组织退休处级干部组成清洁乡村宣传小分队……全县已形成“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浓厚宣传氛围。

    示范给力  确保清洁乡村的实效性

    该县立足“边”的实际,切实把清洁乡村融入农村经济发展格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是抓好侧重点。他们以“一江三线两节点”(“一江”即明江两岸,“三线”为南友高速沿线、宁明至爱店二级公路沿线、沿边三级公路沿线,“两节点”为县城周边、花山风景区周边)村屯作为重点区域,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村屯和美丽宁明建设。二是抓好结合点。注重“三结合”推动“三村屯”建设,即将“清洁乡村”与村庄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城乡风貌改造结合起来,打造“美丽宜居村屯”;与发展旅游、生态农业、油茶种植等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生态文明村屯”;与推进土地流转、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结合起来,打造“科学发展村屯”。目前,全县已完成土地小块并大块4.1万亩,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07万亩,油茶种植3万多亩,珍贵树种种植9万株,形成了清洁乡村与农业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三是抓好示范点。该县已落实专项资金500万元,确定3个行政村19个自然屯为县级示范点,全县13个乡镇也分别各自确定了一个村级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都实行一套规划先行、一个方案实施、一队人马落实、一笔经费整合、一个督查推动、一项机制长效等“六个一”机制。目前,该县已新建垃圾池54个,新购置垃圾车辆20辆,新购置垃圾桶3229个,配备乡村保洁员76名,硬化道路22.3公里,修建水渠近8公里。

    机制着力  促进活动开展的长效性

    该县积极探索建立切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保洁长效机制,巩固清洁乡村活动成果。首先做到方案细化。除了制定全县的活动总体工作方案,还分别制定了“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专项活动方案和创建卫生文明村(屯)活动方案、选派活动工作队方案,使各项工作细化明了,便于落实。同时做到责任强化。全县13个乡镇、3个华侨农场由县四家班子处级领导干部带队,组成13个工作队分片包干指导;161个行政村(社区)由县直及中区直驻县各单位、乡镇、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组成161个工作队分别派驻包干指导。驻村工作队由各联系单位派出3-5人组成,全县共派出1000多名工作队员进驻村屯开展工作。此外做到探索深化。该县引导群众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等办法,目前已有144个村(社区)完成制定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重要内容的新村规民约。同时,积极探索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如城中镇第四小学开展小学生垃圾“打包”回家、评选“无垃圾班级”和“优秀环保小卫士”活动,使校园环境变得更加整洁;爱店镇堪爱村板堪屯组建了环卫监督小组,轮值负责该屯环卫的监督、管理及评比工作;城中镇松林村果面屯村民实行分组和分清洁责任区轮流打扫村庄,并进行监督评比;亭亮乡成立村级清洁乡村活动理事会,日常清洁工作由村理事会监督管理;海渊镇开展“1+2”(1个孩子影响2个大人)小手拉大手、清洁进万家活动,聘请孩子为庭院卫生小监督员,激发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郝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