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3-7-12/1373610837379.json,553,45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让“家庭农场”这一新概念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据统计,农业部确定的33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已有家庭农场6670多个。随着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更多的农民表示出了对开办家庭农场的极大热情。但是家庭农场的规模该有多大?资金问题如何解决?家庭农场如何经营好?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河北省滦县县委书记卢宏秋、江苏省田娘农场场长高建浩、河北省华夏畜牧有限公司CEO张家淇共同进行了探讨。
规模——家庭农场也须坚持中国特色
我国国情决定了“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主要是“小规模”的;在土地流转上需要解放思想,探索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
韩俊: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但“规模化”在我国有特殊性,与国外不同。在拉丁美洲,那里的一个家庭农场规模可以达到五六万亩,美国的家庭农场规模基本上是一万多亩,法国、瑞典、丹麦、爱尔兰这些国家的家庭农场也有三五百亩。可是在中国,二三十亩的土地可能就算是规模经营了。这是由我们国家的国情来决定的,我国的土地基本都是靠一家一户来种植,平均规模大概是八亩多,全国来看,拥有十五亩土地以下的农户占到90%,这个规模在全世界来说几乎是最小的。举例来看,中国的人口比美国多10亿人,但是耕地却比美国少近10亿亩。中国的土地就这么多,但却有8亿农民,所以中国的家庭农场跟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规模小。
高建浩:我是江苏省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娘农场的场长,作为常熟第一种粮大户,我们经营着6800多亩土地。今年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常熟视察农业时,曾专程调研了我们这个农场。通过媒体报道,很多人才真正了解我们这个农场。之前大家就是认为我们有一整片面积达到6800多亩的土地,但实际上,我们那里是“公司+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公司里边有很多农民,有很多分散的小农场,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的。
卢宏秋:的确,土地问题是我们的一个特殊国情,中国土地是稀缺的,这是我们8亿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所以这造成了土地流转难这一客观事实。
一是难在思想观念。农民的传统观点是“靠天吃饭”,对土地有依赖,有土地最起码能保证温饱,如果流转出去,就感觉没有生产资料作保障,心理不踏实,这种千百年来的思想。
二是难在利益调整。有些地方比如河北昌黎,那里设施农业发展很好,一家一户基本有2亩地,一个三口之家靠着6亩土地,通过大棚三种三收这样的栽培模式每年几乎都能收入10万元。这些家庭会想,如果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到头他们还能有这么多钱吗。所以对于农村里的“好地”,农民又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这种土地特别难流转。
解决“土地流转难”这个问题,我们也在进行探索。一是常规做法,在县里成立土地流转交易中心,从政策上进行专门的研究,并且做相关的协调工作,完善相关手续,让农民感觉放心,有政府的保障和依靠。在唐山市我们是第一家挂牌成立的土地流转交易中心,目前已经从农民手里流转了将近10万亩土地,当然我们做好了千家万户的思想工作,强迫肯定是不行的。
在土地流转上,我们进行的第二个探索是土地入股,这是在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基础上,农民把土地拿出来,我们给百姓一个保底线,这种形式特别适合于外出务工农民比较多的村庄。所以在土地流转上还得靠解放思想,探索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模式。
韩俊:中国农业最根本的问题是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但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吃饭问题主要还要靠自己,所以土地要流转起来,进行集约化经营,并且要能保证土地流转的稳定性,让农民有非常稳定的收益预期,有非常充分的法律保障。在农村土地流转上,我们还需要在政策上进行跟进,依法推进。
资金——家庭农场将获更多政策扶持
资金之困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最大掣肘。不过,随着政策的逐步推进,家庭农场有望陆续得到政策“灌溉”。
张家淇:我来自河北省华夏畜牧有限公司,我们公司从事奶制产品原料生产,有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场,但是公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公司现在资金规模有六七个亿,但是贷款只有2500万元,因为我们没有抵押物,公司现在的土地没有产权,上边建的是“临时性建筑”,奶牛等生物资产也多以“带毛的不算”为理由无法成为贷款抵押物。
韩俊:我们看到,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三农”金融服务,统筹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协同作用,发挥直接融资优势,推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其中特别提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大中型农机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
另外,全国很多地方开始试点质押贷款,一些银行转变观念,认为“带毛的也算”,比如5千头牛可以算作多少资产,当然,这中间必须要有第三方出具证明。目前,我们中国的银行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钱全部在金融体系内部打转,很少有银行愿意把钱贷给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所以这种状况亟待改善。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明确提出来,新增加的农业补贴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现在有一条政策正在研究,就是国家的各项支农资金要集中起来扶持新兴经营主体,其中就包括一些家庭农场。湖北那里就有一个很普通的村庄,他们把400多万元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搞了一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六七十岁的老人一年都能挣三四万元。
经营——家庭农场关键是要打造卖点
家庭农场需要做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市场流通是发展家庭农场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韩俊: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激发了更多农民种地的热情,但越是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冷静。我之前到访过一个村庄,他们也发展家庭农场,生产真正的有机蔬菜,不施任何化肥农药,但是这个菜卖不出去,因为他们种的黄瓜西红柿有大有小,不好看,超市不要,最后只能卖普通菜的价格。所以家庭农场只是一个“壳”,重要的是这个农场要干什么。如果现在发展家庭农场还只是仅仅生产“大陆货”,那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
高建浩:我们田娘农场是怎么打开市场的,第一步就是我们坚持使用有机肥。化肥使用起来虽然干净方便,尤其能带来增产,但它也带来了农产品口感差、食用不安全等问题。有机肥是最好的肥料。我们种出的有机大米绿色无公害、口感好,不过起初百姓也不接受,于是我们在当地人办喜事的时候送上我们的“喜米”,不要钱,让老百姓吃我们的大米,觉得好吃他们就宣传出去。我们还注册了“田娘”商标,慢慢的,我们的大米名声在外,销售火爆起来,常熟当地的百姓也一改办喜酒以糕点“回礼”的风俗,慢慢形成了用田娘大米作为礼品的习惯。
卢宏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滦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引,按照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化的指引,不断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步伐。特别是在农业这方面,我们主要发展现代农业,家庭农场这种模式就非常切合农村实际,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模式。滦县进行了科学规划,把发展家庭农场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全县规划了一个36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培育家庭农场这种模式。
在发展的过程中,滦县的探索包括:一是科技化,因为没有科技,家庭农场的发展就没有支撑;二是品牌化,全县48家家庭农场,目前大概已经有十几家进行了品牌注册;三是专业化,家庭农场的发展必须有专业的合作社去闯市场,否则规模化的经营如果遭遇没有市场的窘境,结果是不可想象的。
韩俊:家庭农场区别于零散经营,也不等同于“开心农场”那样的休闲农业,经营家庭农场需要做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所以大家不要被“家庭农场”这个概念束缚住,经营家庭农场,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农业项目,项目选不好,家庭农场就成了休闲农场,赚不到钱。
家庭农场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积极探索,但在家庭农场的经营上,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一哄而上,经营者在选择项目时应该关注特色化经营。随着未来更多相关政策的出台落实,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将逐步增强,资金短缺的困境将逐步得到缓解。未来希望有更多的知识分子进入到农业领域,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责任编辑: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