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视点 > 聚焦新农村

大理双廊

2014年08月01日 15: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大早,我们开车从苍山脚下的大理古城出发,不到1小时就到达双廊村。漫步在双廊,浓郁而淳朴的白族风情和现代时尚并存,村民们依洱海而居,街巷直通水边、房舍就建在水中。远望苍山,近观洱海,令人心旷神怡。

  洱海号称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的胜景,双廊处在“萝莳曲”、“莲花曲”两曲交界,居沙洲之上,沙洲又有南诏风情岛、玉几岛分列左右,且“双曲”环抱“双岛”故而得名——双廊。这个曾经靠打鱼为生的渔村已有上千年历史,白族是当地的主要居住民族。

  从唐朝开始,玉几岛便香火不断,丰富的南诏文化和神秘的民俗风情也在此汇集。而双廊更有仙境一般的美景,《五朵金花》、《五朵金花的儿女们》以及《洱海月》等一批影视剧曾在这里拍摄,著名舞蹈家、艺术家杨丽萍,画家赵青,作家苏童等名人在此流连,双廊成为文艺青年的最爱。

  双廊虽美,但曾经有一段时间,村民日子并不好过。双廊村面积22平方公里,人口3761人。洱海禁止捕鱼后,土生土长的渔民手中仅有人均0.07亩的耕地。又因为保护洱海而全面禁污,他们只能依靠做小生意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这几年,凭借丰厚的人文积淀和自然景观,双廊的旅游业借助网络火起来了,大量游客来到这里,平静的渔村热闹起来。现在,客栈的服务人员月工资平均已达到1500元以上,村民们又回到了家乡。村支书说,村民们如今主要的收入来自租金,一年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加上搞建筑、开店和摆摊的收入,以及在客栈和餐厅打工的收入,只要愿意干,18岁到60岁的村民没有闲着的。

  我们住的是玉几岛上的彼岸客栈,村民杨金鱼是客栈的主人。26岁时,已经成家的杨金鱼决心离开美丽清贫的洱海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他曾去昆明、西双版纳、上海等地做生意,现在又回到故乡。“我的房子占地189平方米,有3层,两年前就盖了,如果不是政府要保护洱海,我的地基可以盖6层高。我们祖祖辈辈住在这里,政府的规定不但能理解,还很支持。”杨金鱼熟练地泡着普洱茶,认真地说。“另一个客栈是我和其他村民合伙建的,面积有140多平方米,生意都不错,特别是节假日,我们的房间都需要提前预订,我正在考虑建第3个客栈。”杨金鱼继续说。

  来双廊旅游,其实是选择了一种慢生活。双廊的名气渐响,千年渔村的外来游客日均已超3000人,更有很多人年年前来。“最近5年我年年都来,而且一年要来两三次。”来自南京的杨女士告诉我。“我从大理古城骑着自行车,顺着洱海边,4个小时就到了双廊,我准备在这里待2天,这里有山有水,远离大城市,远离压力和烦恼。”

  我们交谈的地方是一对年轻恋人刚开不到两年的小店。两年前,两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在开往云南的火车上相遇相恋。男孩小黄说,小店生意不错,他俩把收养的五六只流浪猫的照片制成明信片出售,女孩还学习了茶道和烤蛋糕。言谈中,我们找到了两人留下来的理由,也感受到他们喜欢这里的原因。

  大理州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字旭东,算得上双廊旅游的拓荒者。从1998年起,他带人苦干10年,把一座荒岛建设成4A级景区——南诏风情岛。现在,南诏风情岛已成为洱海旅游最大的停靠点和参观点。字旭东说:“我们刚来双廊村的时候,全村每天杀一头猪也卖不掉,村里只有一个仅有6张床位的招待所。随着洱海保护力度的加大,旅游业成为替代产业发展起来。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说,双廊是成功的,所以有双廊模式之说。”

  目前,双廊已拥有近300家客栈和餐厅,有的客栈已颇具规模。不断涌来的旅游者和投资者,在给双廊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这里带来了压力。如何有序发展、加强规划、减少污染、保护好洱海,是我们以及所有旅游参与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责任编辑: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