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经济百人谈 > 沈建国 > 最新消息

沈建国:建议在大中城市建社区银行提供个性化服务

2009年03月07日 20:22   来源:新华网   

  2009年3月7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6位委员代表作大会发言。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沈建国] 我的发言题目是《加速建设中小金融机构切实破解小企业信贷难关》。

  在我国,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推动自主创新、稳定城镇就业的重要企业群体。然而,这一群体却长期受困于融资难问题。2008年的数据显示,在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13家股份制银行中,个体私营短期贷款余额仅1418.11亿元,不足这些银行短期贷款总额的5%,在全部贷款余额中仅占2%。贷款难成为小企业谋生存求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当前,解决小企业贷款难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建议加快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破解小企业信贷难关。只有小企业稳定了,就业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安定。

  一、现状:大银行紧盯大企业,小企业难觅小银行。小企业贷款难积重难返,既有企业自身“先天不足”的原因,更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滞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的影响。首先,大银行紧盯大企业。目前,4家国有商业银行、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贷款市场份额都占了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70%左右。但是,大银行本身有着较为稳定的大中型企业客户资源,不愿从事风险大、成本高的小企业贷款业务。加之近年来国有银行纷纷开始启动商业化改造与战略转型,许多机构基层网点从县域撤出,以县域经济为主的小企业找大银行更难。

  其次,小企业难觅小银行。目前,全国中小金融机构中仅有城市商业银行不足100家、农村商业银行20多家、农村合作银行近150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100多家。这样的银行数量规模,很难满足我国近千万家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况且,现有城市商业银行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许多还致力于“做大做强”,在运营不久即转向争取大中型企业客户资源,使活跃在社区、城镇的小企业难以企及。同时,在全国3000多个县以上行政区划中,仅有不到1/30的县可能得到来自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贴身服务。

  二、条件:万事俱备,要借东风。当前,加快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时机已经成熟。社会有资本。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已经积累了近5万亿的民间资本,完全有实力建立一大批资产在50亿元左右的中小金融机构。国家有人才。在30年里,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从业人员队伍,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际金融人才也纷纷回国创业求发展,完全有能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成功经营新设中小金融机构。

  市场有需求。我国小企业众多,近千万家小企业提供了广大的信贷需求市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地下金融活跃,融资需求极为旺盛,近半小企业往往求贷于地下钱庄。国外有经验。小企业贷款难在发达国家照样存在,但他们通常选择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来缓解这一世界性难题。在美国,资产10亿美元以下的小银行就有7000多家,专门服务于小企业;在韩国,作为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的中小企业银行资产高达1110亿美元,可以为16万中小企业服务。

  三、建议:多建小银行,支持小企业。我们认为,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大金融体制改革,下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保障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好小企业,在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建议如下:一是在中关村和浦东新区开展科技银行试点。建议在北京中关村、上海浦东新区这两个重要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域开展科技银行试点,专门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为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提供金融支撑。

  二是在大中城市推动社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建议在我国大中城市广泛建立社区银行,专门为社区内小企业和居民提供小额、分散、量多、面广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三是加快村镇银行建立步伐。建议在城镇和农村地区抓紧建立专门服务于当地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村镇银行,一个县至少设立一至两家。

  四是大力推动社会资本发展担保公司。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小额贷款担保公司3700多家,加上未统计进来的有上万家,但大多是财政投资,效率偏低。为此建议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社会资本成立担保公司。

(责任编辑:高天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