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廊坊发布环京地区史上“最严限购令”,自此,“高烧”中的燕郊楼市开始逐渐降温。近日,有记者前往调查却发现燕郊楼市出现了三个“怪现象”:在售新盘寥寥,二手房供过于求在降价抛售,中介纷纷推销外地楼盘,已将目光转向了限制条件较少的天津、唐山等地区。燕郊楼市的怪象是否还将持续?房价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对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刘艳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应该说燕郊的楼市后市上涨因素是比较少的,燕郊楼市非常具有戏剧性,前些年曾一度疯涨过。近几年,它就像一个裸泳者,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虚假的价值洼地。当北京一限购,北京的房价可能跌,如果北京跌了一千块钱的话,那么有可能意味着燕郊要跌一万块钱,所以说当降价大潮褪去之后,燕郊的这种裸泳的状态就会出现。
刘艳进一步分析,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燕郊既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聚集政策,也没有很好的这种传统的实体经济的支撑,更没有一个绝对优势的交通规划,所以燕郊的应声下跌是在情理之中,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睡城。燕郊的发展再次告诉我们,一个城市或者区域的房价,确实它需要本地的这种实体经济,包括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
谈到未来燕郊的发展前景及房价走势,刘艳指出,燕郊需要在真正意义上,承接一部分北京的,比如说高新技术产业。应该更多地把眼光放在扶持具有自身特色的本地人口的这种服务上面,对相关潜力进行充分挖掘,而不是过度地去吸引外来的投资客,这样才有可能会出现房价的重新复苏。(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
(责任编辑: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