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我财经]陈凤英:全球股市都在涨 2017中国A股更应补涨

2017-01-04 07:00 来源:CE.cn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我财经]陈凤英:全球股市都在涨 2017中国A股更应补涨

2017-01-04 07:00 来源:CE.cn

 

 
 

  点击进入《我财经》专题  

  1月3日是A股2017年第一个交易日,投资者对当日A股收盘涨跌无疑较为关注,也将目光再度投向了“1月效应”。据媒体报道,在传统股市智慧中,有一个效应叫“1月效应”,指每年1月股市的升跌预示着全年走势。数据显示,在过去26年里,沪指1月涨跌与全年涨跌有19年同向,概率是73.08%。

  分析认为,2016年是表现最突出的一年,1月两次熔断,沪指当月下跌22.65%,影响了投资者信心,造成全年走势疲弱,最终全年沪指下跌12.31%。1月大涨大跌,对全年行情影响较大;若1月是涨跌不明显的震荡行情,则对全年影响不大。不过,有分析师表示不太认同所谓的“1月效应”,因为从逻辑和机理上不容易找到合理的解读,因此73%的概率可能是碰巧。另有外媒报道称,尽管从资金流量上看,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仍需升温。但不少策略师认为,中国股市有望迎来又一轮牛市行情。

  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陈凤英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2016年的国际行情,除了中国以外股市都是大涨,尤其是经济不好的国家股市涨的最高,俄罗斯、巴西这两个国家在大国当中,经济都是衰退的,都是达到了3.8左右或者是3.4,股市上涨是因为这些国家都在进行调整。再看美国和欧洲的股市,美国经济增长并不是很高,GDP增长大概只有1.6到1.8,但是美国股市上涨,已经接近于两万点。而欧洲并没有很明朗的解决主权债务危机,尤其是南欧国家,例如意大利仍然在危机当中,股市会涨说明全球已经到了调整股市的时候,但中国股市一直走的我行我素,也就是跌,跌的你连看都不想看了。”

  对于1月行情,我们首先看2016年12月30日,这是中国股市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虽然没有涨得很高,但几乎是以红色收盘,不管2016这一年怎么不好,但是最后一天红了,这也许预示着2017会是中国股市调整年。中国股市应该有一个筑底的过程,这个过程比较艰难,不能说股市一定大涨,但是调整是必须的。

  陈凤英指出,“外围比我们经济还遭,为什么股市可以涨,我们为什么不能涨?当然,我们有我们的问题,我们有三个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在这当中,结构性调整肯定是一个核心问题,它是有问题。还有经济就是虚拟做大,实体做小,这是现实问题。但是我们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的工作基调一个是稳,另一个就是现实问题,做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对于中国来说的确很重要,我们是世界第一大制造业大国,如果我们做实体经济,投资的价值投资就出现了,不是投机,价值投资在2017年是能出现的,最关键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17年提到了一个真正的热忱,就是僵尸企业要去掉,还有结构要调整,所以国企改革可能是利好的。第三个利好就是社会效应,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当中一直关心社会公共产品提供,我们有很多的机会,例如医疗、教育、保险等都很不错,最关键养老市场也出现了,服务市场在做大,这可能是未来拉动股市上涨的一方面。

  最关键我们在创新,两个中高发展当中的中高水平,创新在中国已经变成全民在创新,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人创新,创新中肯定有成功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市场技术、科技突破在去年一年非常明显,在今年肯定有新的突破,所以科技可能是未来投资的亮点。

  “我们可以算一下,投资亮点除了房地产,因为房地产的确要调整,其他的亮点还是存在的,实体经济、制造业、科技、公共产品、服务业等都可以做,我感觉到2016年是困难的一年,我们终于走过去,2017年如果我们有一个好的开局,按照73%的比例,总会在73里面,不会在73以外。我们希望首先是一个开门红,1月份是好,未来也不需要大涨,因为大涨的教训是2015年,那样的状况再也不希望出现,我们希望稳涨,应该给百姓有一个收益,就是财富收益。我认为起码我们还要补涨,去年别人涨了我们没有涨,能不能有一点补涨?我认为稳定、转型,有一个健康的市场可能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刘主席也在做这件事,把害群之马弄出去,市场可能会更健康,我一直希望股市是直接融资最好的平台,我们必须做好它,而中央政府也有这个决心,主管方已经在做工作,所以我不相信股市会一直跌下去,股市还是有期望的。稳定持续发展的股市,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不希望大的牛市,大的牛市之后会出现熊市,不希望大起大落。”陈凤英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相关文章 

  [我财经]许维鸿:"行政+市场"去产能事半功倍 经济学界不要太书呆子 

  [我财经]许维鸿:"野蛮人"将被监管 险资概念股2017难兴风作浪 

(责任编辑: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