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指导意见,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5年内淘汰1亿-1.5亿吨钢铁产能,其中2016年煤炭和钢铁去产能的目标分别是2.5亿吨、4500万吨,目前都已经超额完成。
在今年煤钢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超额提前完成的基础上,2017年去产能将加码扩围。2017年煤炭、钢铁行业去产能数量指标或增加一成以上,同时去产能范围将扩至水泥、玻璃、电解铝和船舶等行业。业内人士认为,在去产能加码的同时,债务化解将进入攻坚阶段,“抓优破劣”的去杠杆思路已经初步显现。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许维鸿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业界包括经济学界有很多人对用行政手段去杠杆、去库存、去产能有一些疑惑,我个人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面临过剩产能压缩的时候,用行政手段是迫不得已的,或者说是更有效的,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把经济从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解脱出来,必须要利用行政手段。当然过分利用行政手段也不对,所以行政手段和市场相结合是我们去产能、去库存的一个手段和过程,这个毋庸置疑。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解决过剩产能问题,包括煤炭钢铁,包括电解铝、水泥等等这些问题,希望经济学界不要过分书呆子。”
此外,去产能、去库存产生坏账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包括债转股的手段,解决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国家现在也在陆续批一些资产管理公司,俗称坏账银行的第二张牌照,而且很多金融机构包括民营资本和外资都在积极介入这些不良资产或是不良贷款的处理,这些都是市场的手段。
许维鸿指出,展望2017年,一方面要坚定不移理直气壮利用行政手段解决过剩产能问题,还要充分注意市场化的手段,鼓励一些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去除过剩产能过程中必然面临一些坏账,包括一些资产的增值,比如说如果没有混合所有制的金融机构介入,坏账价值是10%~15%的回收率,但是如果有投资银行或是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有可能卖到原来成本的40%,甚至50%、60%,这样去产能的成本可以得到控制。
另一方面,中央反复强调底线思维,去产能、去库存的时候有很多的社会问题,中国的发展已经不是GDP的问题,是社会发展问题,如何在去产能的时候解决职工的安置还要用行政手段,还得让行政担起责任来,地方政府的官员不能说现在不用行政手段就把责任推干净,在去产能的时候很多厂子这些职工的安排,包括后续的医疗、养老的安排,政府是必须要承担起来的,不可推卸的。(中国经济网记者 肖霄)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