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经济问题,近些年来越发引人关注。对于中国的卫生经济学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侯建明做客中国经济网时表示:“现在的医疗管理处于比较尴尬的层面,比如人事管理是人社部,价格是由发改委、物价局定的,财政投入是财政部拨的,应该说是“九龙治水”,各管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医改如果要推进,就要依靠卫生经济学观点测算经济性质和经济的作用。另外在医改当中一定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各说各话,各执一词,这样不利于医院发展,因为医院搞不清主体是谁,谁是投资方,会很困惑,医院的管理就没有办法做得顺畅,没法按照既定的医疗方针去走。”
侯建明认为,“婆婆”不能太多。“婆婆”太多就可能造成医院无所适从,现在中国医改有医改领导小组,我们希望通过医改能够让医院有一些自主权,真正把权利下放给医院,让院长能够很好地专心地去推进医院的发展。另外,让一些医疗的政策更接地气,让医院能够更好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接着来看聚焦两会的第三条。
“新医改”启动至今已逾七年,七年间,为寻找“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方案”,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公共财政,付出了巨大改革努力,取得了一些明显的阶段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新医改”的决胜阶段,也是实现“2020年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目标的关键五年。
国务院办公厅3月11日发布的《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培育新兴业态,推动产业智能发展”。互联网+和医疗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我们来听听全国政协委员侯建明是怎么说的。
【点评】侯建明
【追问】医疗经济问题,近些年来越发引人关注。卫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于中国的卫生经济学发展,侯建明委员有话说。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