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美国当地时间1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正式生效,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额国。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崔书文表示,大家对这件事没必要太过乐观,份额的提升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话语权有所提升,但这并不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的地位也同步上升。
“另外,份额的变化其实并没有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由美国主导的局面。关于份额的变化要求5年前就提出来了,美国国会一直不批准,到后来国际社会压力太大,才勉强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在美国主导下成立的,美国一家独大。现在的格局是,美国的份额由16.7%降为16.5%,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则是重大事项要由85%的投票权通过才行,把这两个结合起来考虑就能注意到,没有美国同意,任何一个重大事项都通过不了,我们对此要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崔书文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亚超)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继续来看财经今榜第四位的新闻。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美国当地时间1月2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正式生效,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IMF第三大份额国。该方案生效后,IMF的SDR货币储备规模也从原来的2385亿美元翻番至4770亿美元。
对此,有专家表示,中国对IMF份额缴纳的过程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支付的增长。再结合此前人民币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五种货币,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但是中国投票权的提升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认可度的提升,因此,没必要太过乐观。
【点评】崔书文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