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把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大领域列为重点突破口,致力于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之所以从这三个领域入手,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这样可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比如生态建设会有助于解决雾霾问题,老百姓都很关注;其次,从这三个领域入手最简单。相比于解决不同地区的资源分配不均或经济利益悬殊过大的问题,加大交通投入和进行产业升级转移要简单得多。
张捷强调,虽然要从最容易的地方入手,但在以后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做好攻坚的准备。例如高考,如果京津冀协同发展把高考也一体化,意味着很多北京孩子就考不上大学了,那时北京的社会问题马上会显现。我们要随着经济的调整,逐渐软化硬骨头,慢慢寻找机会解决这些难题。(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津池 王亚超)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首先,来看财经今榜的头条新闻。
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定位已经越来越明确。据中国经济网报道,7月10日至11日,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规划纲要》要求,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此外,《规划纲要》明确了北京23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并称“这是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
对此,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文魁表示,虽然正式文件中没有明确北京市政府将搬迁,但将通州明确为行政副中心,意味着北京市政府有很大概率搬迁至通州。而人民日报则发表评论表示,如果将关注点只停留在“谁是副中心”,局限在市属政府机关如何搬迁转移上,就偏离了协同发展的要旨,也跟不上北京城市变化的步伐。
【点评】张捷
【追问1】通州区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销售额达95亿元,同比增长7.5%。但北京区县公共服务绩效综合评估6月份结果显示,16个区县中,通州区公共服务综合排名垫底。对于这一数据的反差,我们来听一下嘉宾的分析。
【追问2】另外我们看到,此次《贯彻意见》中还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从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这三大领域来重点突破,切实缓解北京的“大城市病”。您觉得选择以上三大领域作为突破口的意义何在?在重点突破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项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