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系列会议召开在即,媒体称农垦改革有望成政策突破口。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在《我财经》节目中说:“在农垦系统,是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主的,并且占有比较大的分量。而在国企改革背景之下,在农垦改革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要激发活力,要适度跟进。”
林耘表示,房地产和其他的开发利用现在对土地的侵占比较严重,中国人多地少,粮食现在还依靠进口,所以必须保证基本农田,要留出土地,要让土地流转起来。
林耘指出,如果农业生产只依靠农民自身会比较“散”,力量会比较微薄。农业生产需要探索规模化的经营,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特别是农垦要有新模式,今年农业工作会议很值得期待。(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三位的新闻。
临近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系列高级别会议召开在即,市场较为关注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或将被重点讨论。据《上海证券报》消息,我国从2004年至2014年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凸显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要地位。而今年中央部委密集调研各地农垦系统,起草改革文件,在年底的中央会议上,将出台农垦体制改革方案以及系列扶持农垦发展的新政策。而与各地农垦系统相关的上市公司有望在改革中明显受益。
据农业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垦系统有1785个国有农场,612万公顷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3200多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尤以粮食、橡胶为主。有分析认为,如果能用市场化机制来改善目前农垦系统计划经济体制,农垦企业拥有的资源潜力将会被进一步释放。
【点评】林耘
【追问】最近政策方面的消息很多,其中一条是“财政部报告首提地方政府资不抵债时允许破产。”您怎么看?如果地方政府破产了,对当地经济、百姓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曹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