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争夺季又启。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每平方米25万元,是最近北京市金融街区域一套房屋出售的单价。2月下旬,一位买家正准备以1000万元买走39平方米的1室1厅。5小时之后,这套房子被另一位出价1200万的买家熊爸拿下。不过,这项高单价的交易并没有出现在一些公开信息平台。
由于学区房的高单价,一些面积小于标准房屋的非标准住房,如地下室、过道成为了很多只求为孩子获得学籍资格的家庭购买的“经济”之选。但即便如此,这些房屋同样价格不菲,一小区在售地下室的报价都超14万/平方米。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首先“25万一平的学区房”的标题有炒作嫌疑,不是所有的房屋价格都是25万一平。它的背后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分析和思索,当然包括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很均衡,不会出现学区房。再一个我们也感受到中国人买房买的不仅仅是居住,买的是很多其他的功能。住房住房,它的功能就是住的,可是现在我们的住房,被赋于了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好多其他属性,这需要我们的社会建设发展起来以后,慢慢再消除的。
再一个对于商品房,这样一个高额的爆炒机会,它到底合理还是不合理?25万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看到在西城区,包括金融街这一带,房子的平均价格应该在12万一平米左右。现在这个溢价已达到百分之百,超过一倍以上了,显然是不合理的有炒作的因素。另外,现在人们买学区房有的买的是过道、走廊、地下室,按我们国家逐渐将出台的不动产登记,像过道、走廊、地下室是否能标为居住住房,就值得怀疑。如果这个房屋或者建筑不能被标为住宅,你就不具备上附近小学资格,不具备落户的资格。所以不动产登记制度,对地下室走廊过道的炒作会有一个限制。(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晓芳)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