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继多地发布限贷政策、收紧银行流入楼市的贷款资金后,上周末银监会首次发声,控制银行理财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值得一提的是,上周市场还曾传出部分房企发债被叫停的消息。由此,房贷、理财、债券等楼市可以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都被带上了“紧箍咒”,房地产去杠杆化的大幕全面拉开。
10月22日,银监会发布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内容,明确指出要加强理财资金投资管理,严禁银行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这是本轮楼市调控政策中,银监会打出的第一针降温剂。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13.06%的银行理财资金流向了房地产,规模占比从去年的第三升至第二,共计2.09万亿元。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徐洪才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首先应该看到银监会作为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和规范,这是它应该做的事情,过去在这个领域,确确实实有一些乱,有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说出现一些挤兑,局部性风险的显现,另外一方面,国庆节期间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比较严厉的针对楼市的调控措施,这种措施主要是从供求和需求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增加了供应,另外一面对于购房者,我们从需求侧提高了准入门槛,因此就把这种投机性需求过热的市场给暂时压下来了。
在这种背景下,银监会出台这样一个政策,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理财产品是针对开发商而言的,开发商从银行贷款也收紧了,这对供给是有影响的,过去有一些开发企业有钱就任性,因此推高了土地的价格,出现“地王”现象,最终推高了房价,现在从源头把资金一刀切卡死,因此有些企业可能会出现资金链的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些非正规的金融渠道理财产品等,也一下子收紧的话,有可能会出现局部性风险。从目前的现场看,市场价格冻结了,没有下跌也没有上涨,交易量是萎缩的。从调控的目标来看,并非是要让市场来一个悬崖式下跌,这种悬崖式下跌对所有人都没有好处,对宏观经济也没有好处。我们希望把过热的势头给遏制住,但是这个市场还是要发展的,还是要良性发展,因此一刀切的办法也不见得恰到好处。从过去的调控看,我们往往出现一种一窝蜂的现象,一哄而起,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往往各自为阵,容易让市场大起大落,一会热一会冷,就不利于市场稳定发展。
从未来的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角度看,房地产市场一线城市的过热是需要进行有效的管控。近期的调控主要是治标不是治本,所以应该标本兼治,从源头上解决我们中心城市集中了过多的职能,也蕴含很多风险。在农村城镇化过程当中,我们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农村形成梯次发展的格局,未来还会出现大量的人口涌进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土地是供不应求的,而它本身公共产品和服务相对来说机会多,商业发展机会多,就业机会也多,享受的医疗卫生教育服务也比其他的地方要好,因此就推高了一线城市房价。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从目前看治标的办法从短期内是必要的,但是从中长期看还是要培育市场机制,让市场自觉发挥作用。另外一面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今年在房地产的拉动下,对投资、对消费、对宏观经济是有一定贡献的,今年底到明年,宏观经济还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在未来几年里面,我们不能够把房地产市场一棍子打死。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三四线城市去库存问题,这种严重分化的走势,也应针对性,差异化进行调控,所以近期银监会这种对理财产品的管控,不应过多的解读为房地产的调控,恰恰可能是从它本身金融稳定,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角度来考虑,未来我们还要考虑到整体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晓芳)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