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地潮正在重新席卷一、二线城市,而房企竞价举牌的底气显然还取决于其与银行的亲疏程度。据媒体报道,一位精通房地产业务与融资的律师表示,大中型房企之所以能屡屡成功拿地,是因为这些房企与大多数中小房企和地方房企从最开始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价格竞拍只是一种程序公平,但实际上大中型房企的资金成本要比中小房企低得多,两类企业对于同一个地块测算出来的盈亏平衡点也是不一样的,报价的底气自然也不一样。
而数据印证了上述人士的说法。据了解,银行业作为资金主力支持房企融资的背后,部分开发贷的价格几近“倒贴”,如果将理财产品与揽储画上等号,那么银行的最优企业贷款基础利率(LPR)贷款已经是赔本赚吆喝了。
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刘艳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里边牵扯到银行和现阶段房企的发展,这两者之间的供求关系是贷款和金融服务层面上,银行之所以会出现倒贴的行为,更重要的是需求方发生了新的变化。因为继之前比较强烈的调控之后,现在房企又重新回到在热点地区拿地的心态,这种现象从外部条件上来看,对于很多房企来讲,从一二线城市拿地,要比三四线城市拿地安全得多,所以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拿高价的地,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个时候就产生了新的对于银行贷款的需求。”
刘艳认为,对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来讲,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拿地的储备量和销售量,很明显销售量取决于土地储备量,土地储备必须要在热点地区进行布局,不管是大开发商还是小开发商,在这些热点地区拿地的时候,都是咬着牙去拿的,毕竟资金现金流都是有压力的,很多的中小企业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可能会被淘汰或者很快就会倒下。这里边我们要客观地去看待,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个地区的房地产业能够有一个平稳的发展,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体现土地的价值,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这一轮新的洗牌过程当中,有一部分的淘汰是市场的必然结果,银行出现短期的倒贴行为也不会长久。归根到底我们现在要更多的去平衡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冰火两重天强烈的对比,不能忽视一个强烈的因素就是,我们的货币在里边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在第一个季度里以及去年的4季度广义货币总共发行了9万个亿,这些钱往哪里去流,一定通过房地产包括一些其他的实体经济去流,所以对于城市建设来讲,应该说房地产还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引导的作用。(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