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中国球队很疯狂,目前中超中甲各队整体投入已超过3.5亿欧元,居全球之首。但同时2015年中超整体亏损高达15亿元。继恒大之后,苏宁、绿地等集团纷纷投身足球,中国"土豪"俱乐部开启全球爆买模式。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关于职业足球俱乐部商业运营模式,最近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即使不挣钱也不要紧。因为现在投资足球的,都是所谓的集团化的公司,体育只是他们的一个产业。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以足球本身作为核心的业务,也需要盈利,不可能长期亏损下去。”
针对这两种观点,胡乃军进一步解读称,第一种观点以恒大为例,2009年的房地产销售额仅有300多亿元,而2015年就已超过2000亿元,是因为其产业链不断扩大,通过恒大冰泉、恒大人寿等其他领域的盈利来反补足球业务,这被称为“优势效应”。第二种观点则以国外成熟的足球市场为例,光靠足球本身,买卖球员是不可能盈利的,而是依靠门票、电视传播、衍生产品等才可实现盈利,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俱乐部会费、文化T恤衫等。而这不仅实现了几代人的文化传承,也更好的实现了球队凭借自身造血的功能来盈利。(中国经济网记者 卫馨)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最后来看财经今榜第五位的新闻。
据媒体报道,这个冬季中国球队很疯狂,中超中甲各队整体投入已超过3.5亿欧元,居全球之首,特谢拉、拉米雷斯等欧洲大牌竞相加盟。但同时2015年中超整体亏损高达15亿元,恒大淘宝两年半亏损超13亿元。从恒大高价引进孔卡、高拉特等外援,到苏宁、绿地等集团纷纷投身足球,中国“土豪”俱乐部开启全球爆买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恒大,现在新进入企业要花的钱是原来的好几倍,而且未必能取得恒大那样的成绩和效果。也就是说,进入足球越晚,投资效益明显递减,要想复制恒大的成功并非易事。如何利用球队影响,最大程度开发俱乐部的商业价值,是中国球队接下来需要做的功课。
【点评】胡乃军
(责任编辑:王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