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称,招商引资逼疯了地方官员,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官员们只能虚报外资数据。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认为,以前中国外汇紧张,外汇平衡受到很大压力,所以各地招标要争取外资流入。但现在人民币一直在稳定升值阶段,外资投入中国后哪怕什么都不做也会增值,这本身存在大量的套利空间,因此应该考虑外资流入是否能够带来真正的创收。
张捷在节目中还指出,“招商引资的整体政策确实要改变,应该变成招商选资,看看外国资本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是真带来了投资,还是金融衍生的货币游戏,这需要我们在宏观上整体分析。当然从微观上来看,货币流入对地方来讲肯定是好的,所以国家制定政策时要进行战略分析,算好这笔账。”(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可迪)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继续来看财经今榜第四位的新闻。
随着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经济转型的要求,各地“招商引资”工作似乎陷入两难境地,有的地方为了达标甚至不惜掺假。据新华网消息,近年来,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招商选资”已经成为不少地区招商工作的基本准则。而在以“指标”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盲目提出过高的外资指标和要求,一些基层招商部门为了完成任务,只能谎报、虚报外资数据。
对此,有分析指出,面对新形势下引资工作重点的转移,各地亟待建立更加科学的外资工作评价体系,推动招商引资考核重点“去GDP化”,从“规模和速度”逐步向“质量与效益”转变。也有分析人士建议,今后应该重点加强与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引导外资流向需要技术创新的行业和中西部地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发展平衡。
【点评】张捷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曹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