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巴基斯坦引种中国杂交水稻后,大米出口跃升至世界第三

2024-09-10 09:26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巴基斯坦引种中国杂交水稻后,大米出口跃升至世界第三

2024-09-10 09:26 来源:长沙晚报

  9月7日上午,为纪念我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院士诞辰94周年,隆平水稻博物馆举行了以“缅怀袁隆平院士,传承创新精神”为主题的缅怀活动。活动中,袁隆平学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方志辉教授深情回忆了与袁老一起工作的故事。他说,故事中蕴含的实事求是、不怕牺牲、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等科学家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者前行。

  尊重规律 否定合作伙伴急于求成计划

  隆平高科上市伊始,方志辉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杨耀松研究员踏上了巴基斯坦推广杂交水稻之路。1999年9月,他代表隆平高科与巴基斯坦全国稻米出口协会主席Malik先生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同年10月,Malik先生来到长沙,他希望在本国只经过1~2年试种的情况下,就大量进口中国杂交水稻种子。”方志辉说,巴基斯坦是隆平高科推广杂交水稻的第一个目标国,当对方将急于求成的计划告诉袁隆平院士时,被袁老坚决否决。袁老在把杂交水稻品种筛选、区试、审定、示范每个环节的必要性进行了非常认真细致地讲解,对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进行了科学预测后,明确指出,在巴基斯坦大面积推广我国杂交稻至少要5年。Malik先生被他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科研精神折服。

  Malik采纳了袁隆平的建议,科学调整了发展杂交水稻计划。后来从中国引进的GNY-50和GNY-53成为巴基斯坦通过审定的首批杂交水稻品种。自2000年以来,杂交水稻在巴基斯坦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巴基斯坦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50%。到2017年巴基斯坦从世界第六大米出口国跃升到第三位。

  在缅甸从事水稻研究时,袁隆平和学生们经常要到水田里工作,那里到处都有眼镜蛇。

  “有次冷不防从专家公寓破旧的抽屉里窜出8条小眼镜蛇,让杂交水稻海外团队的成员至今都心有余悸,但袁老和大家都没有退缩。”方志辉说,在热带雨林里,袁隆平和学生们还要与吸血的旱地蚂蟥作生死斗争。这些惊险的场景不仅是发生在抗战时期的中国远征军身上,也发生在我们的水稻专家身上。

  茶歇时开了一场国际技术交流会

  2008年9月12日,第5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袁隆平院士是该次研讨会的主席,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作为援外项目专家,方志辉参加了本次会议。

  让方志辉没想到的是,在学术会议召开的第二天,袁院士从正式论坛的茶歇时间挤出了半个小时时间,亲自邀请了5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专门听取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进展汇报,研究探讨适应马达加斯加稻作生态体系的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并希望参加讨论的各位专家教授对马达加斯加项目予以协作。

  “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记得袁隆平老师邀请的专家名字。”面对听众,方志辉一一准确地报出了他们的名字:国际水稻研究所彭少兵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毛昌祥博士、驻菲律宾水稻专家张昭东教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孙梅元研究员及马达加斯加水稻专家马米索教授。

  “从‘一粒米’到‘一餐饭’,其背后不仅承载的是袁隆平院士的梦想,更能让我们感悟到袁隆平的科学家精神。”方志辉说。

  隆平水稻博物馆馆长盘敏说,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袁隆平院士一生贡献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其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广泛传播与继承,将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科技事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