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12月20日举行,图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主会场。巴中学会供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22日讯(记者 刘其瑜) 12月20日,第八届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举办,同时在巴基斯坦瓜达尔市、北京设立分会场。论坛主题为“中巴经济走廊下一个十年:机遇与经验”,由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主办,中国经济网与巴基斯坦巴中学会承办。
中国经济网总经理崔军宣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贺信。孙卫东在贺信中表示,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背景下,弘扬中巴传统友谊、深化双方团结协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两国新闻媒体工作者肩负重任、大有可为。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是两国在媒体领域富有影响力的互动平台,致力于深化媒体合作,引导舆情民意。他希望,媒体通过本届论坛激发合作灵感,创新合作模式,讲好中巴友好的动人故事,共绘中巴经济走廊光明前景,为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巴基斯坦看守政府新闻与广播部长穆尔塔扎·索兰吉表示,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年来,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针对走廊的谣言和质疑时有出现。索兰吉称,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新闻人作为真理守护者,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他寄语媒体人,要向公众准确传达中巴经济走廊的真正影响和潜力,抵制虚假信息和宣传,为中巴友谊和合作贡献力量。
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指出,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建设十年来,两国媒体为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他提议,下一个十年,两国媒体共同面对挑战,共迎发展机遇;促进交流互鉴,推动民心相通;坚持客观公正,坚守原则底线,向两国民众乃至世界讲好中巴经济走廊的发展故事。
巴基斯坦参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年,为巴经济民生等领域带来的益处有目共睹,但是有的国家针对中巴合作炮制大量拙劣的谎言,唯恐天下不乱。他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是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与中国站在一起,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旭指出,中巴以走廊建设为中心,各项合作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大背景之下,中巴新闻界更应不改初心,做“中巴命运共同体”的守望者。她表示,两国媒体应重视社交媒体,同时加强线下交流合作,持续深化互学互鉴,积极推动多层次多元化的国际新闻交流合作。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表示,今年以来,中巴关系高位运行,务实合作不断深化。高层交往领航掌舵,走廊建设深耕细作,民生合作再结硕果。中巴关系全面深入发展,为两国媒体合作提供丰富素材、创造有利条件。但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失语就要挨骂”,两国媒体要继续深化合作,丰富宣介内容、创新传播手段、拓展媒体平台、扩大受众群体。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哈利勒·哈什米强调,中巴经济走廊已经成为促进互联互通、增进发展和实现合作共赢的催化剂。在过去的十年里,走廊既促进了巴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未来,巴方愿与中方携手,加强媒体合作,提高公众的认知和支持,突出中巴经济走廊的互利共赢,巩固中巴关系的互信基础。
第八届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12月20日举行。
会上,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李月、巴基斯坦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哈立德·瓦利德(Khalid Waleed)、《人民日报》国际部主编牟宗琮、巴中学会研究助理穆罕默德·乌马尔·法鲁克(Muhammad Umar Farooq)、巴基斯坦GEO电视台资深记者哈米德·米尔(Hamid Mir)、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伊斯兰堡制作室负责人兼总监杜佳宁、《光明日报》国际部副主任余晓葵、巴基斯坦《黎明报》驻俾路支记者巴赫拉姆·俾路支(Bahram Baloch)、巴基斯坦瓜达尔大学副校长曼苏尔·艾哈迈德(Manzoor Ahmed)等两国政界、学界、媒体及智库代表围绕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带来的绿色发展机遇、媒体报道中巴经济走廊的挑战与机遇、中巴经济走廊十年的成就与前进方向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此外,论坛颁发了第五届“中巴经济走廊传播金锚奖”,共八名媒体人士获奖。奖项旨在鼓励中巴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客观、真实、生动的报道,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更顺利、高效地进行。论坛还发布了《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俾路支倡议》、报告《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视点》《第八届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备忘录》。
中巴经济走廊媒体论坛于2015年设立,致力于深化中巴两国媒体合作,共同讲好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巴友好合作的故事,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两国媒体间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交流活动。
(责任编辑:段常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