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后发展"小目标"|巴中特快|走廊记录者|中巴经贸热线|专线直击·出海|巴基斯坦人在中国|中巴经济走廊发现之旅|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专题|

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创办经济特区丨党史中的经济档案

2021-10-02 10: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创办经济特区丨党史中的经济档案

2021-10-02 10:0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深圳深南大道市委大院门前,有座 “孺子牛”雕塑:牛头抵地,四腿后蹬,全身紧绷,身后拉起一堆腐朽树根。这座铜雕落成于1984年7月27日,是深圳特区发展史的见证,也是深圳精神乃至改革开放精神的象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在同国际社会日益密切的联系中,对外开放政策即开始酝酿。1978年10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时说:“我们实行开放政策……要根据新的情况来确定新的政策。” 

  

  创办经济特区,正是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个伟大创举。

  早在1978年4月,国家计委、外贸部派遣的经济贸易考察组赴香港、澳门实地考察后,向中央建议,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1979年1月,广东省和交通部联名向国务院递交报告,提出在蛇口一带设立工业区的设想,得到中央批准。不久后,蛇口工业区在轰鸣的开山炮声中诞生了。

  1979年4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提出,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权力,让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有必要的自主权;允许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和侨乡汕头举办出口加工区。福建省委也提出类似的设想。中央对此表示支持。

  关于如何命名这几处实行特殊政策的地区,邓小平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15日,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的报告,确认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同时决定在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试办出口特区。

  

  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决定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 8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经济特区诞生了。

  在中央决策的推动下,来自四面八方的特区建设者披荆斩棘、艰苦创业,短短几年时间,将深圳、珠海这些昔日落后的边陲小镇、荒滩渔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崭新城市,创造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创办经济特区,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经济特区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责任编辑:肖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