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广西罗城:发展壮大绿色经济 生态富民可持续

2021-01-14 10: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广西罗城:发展壮大绿色经济 生态富民可持续

2021-01-14 10: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14日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全县总面积2651平方公里,总人口38.8万,其中仫佬族人口占比34.9%,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

  由于自然和发展条件制约,2015年底,全县共有8.39万贫困人口、82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8.47%,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西深度贫困县。作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4个定点帮扶县之一,2016年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罗城大力支持,先后安排项目资金2.64亿元,支持全县21个林业项目建设,受益贫困人口3.66万人。

  旅游富民 开发保护两不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0.28%,辖区内有国家地质公园和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托生态资源优势,罗城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加快发展,带动景区附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2017年,罗城引进项目投资3.2亿元开发棉花天坑景区,将自然景观、民俗文化、民族特色结合起来,打造“天坑大剧场”、中国仫佬民俗特色村寨、长生洞奇观等特色景点。自2018年10月开放营业以来,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0万人次。随着棉花天坑景区的开发,当地农民通过集体土地资源入股获得分红,小洞屯、深洞屯等自然屯村民获得固定分红、土地流转租金等收入300多万元。同时,景区优先聘用贫困户就业,促进就业脱贫,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将贫困户现有的住房改造成农家旅馆和农家餐馆,增加贫困户收入。

  为加大生态旅游的精准帮扶力度,2019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建设小长安镇木栾屯特色生态旅游扶持项目,提供400万元资金,依托木栾屯天然原始米椎林自然景观进行特色生态旅游开发。项目把生态保护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主体功能定位为集文化体验、观光游憩、休闲娱乐、康体养生为一体的新型特色生态旅游综合性服务场所,将为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带动200名贫困人口脱贫,同时还将辐射周边村屯100多户贫困户发展生态旅游增收。

  生态扶贫 持续壮大林业产业

  罗城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94万亩,其中林地面积165万亩,公益林面积123.83万亩。五年来,罗城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绿色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创新实施油茶、“三特”水果、糖料蔗、桑蚕等“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

  在罗城小长安镇大风岭中草药示范基地,种植着漫山遍野生机勃勃的吴茱萸,而这些吴茱萸已经成为小长安镇民族村村民的致富之宝。2014年,民族村成立飞凤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建大风岭中草药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现有面积3018亩,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原来分散的吴茱萸种植户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模式,将产品销往各地中药材市场。2019年,飞凤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获吴茱萸51万斤,产值1000万元,按分红的形式分发给种植户。飞凤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63人,2020已全部脱贫。

  2020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被列入中央脱贫攻坚挂牌督战范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投入资金8041余万元,支持毛木耳产业发展扶持项目、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等16个建设项目,带动周边村屯贫困户发展生态旅游附加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为林业经济注入科技力量,有效推进林业生态扶贫工作。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帮扶罗城积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建设市级万亩油茶示范基地,目前,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达12万亩,建设规模以上油茶示范基地4家,带动周边252户贫困户参与油茶产业发展。针对油茶品种单一、缺乏优良种系、栽植粗放、老林低产等问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司督查工作组邀请油茶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依托罗城油茶企业和种植大户,组建油茶种植农民合作社,发起成立油茶产业协会,与油茶专家签订技术帮扶协议,建立示范引导基地,推动新品种替代、低改增产等科研项目在罗城落地和推广。

  东门镇大福村毛木耳生态产业扶持项目占地11亩,总投资1160万元。其中国家林草局生态扶贫基金资助7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300万元,大福盈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自筹160万元。建成后年产毛木耳菌棒600万棒、鲜木耳500万公斤,同时建设了年加工毛木耳丝50万公斤的加工生产线一条,并在罗城县东西南北4个乡镇建设6个毛木耳生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50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罗城金玉柚生态扶贫产业示范区是广西最大集中连片沙田柚种植示范区之一。曾经因为经营模式落后、科技力量薄弱,柚子树开始老化,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近年来,罗城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引导该示范区进行转型升级,统筹整合资金700多万元,修建示范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提升示范区产业化水平。同时依托科研院校、林业部门的技术力量,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投入,对老柚子树进行科学管理,让2800多亩20多年树龄的老化柚树重新焕发生机,年产量从几年前的100万斤提高到2020年的800万斤以上,产值达2000多万元。

  目前,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280多万亩,糖料蔗、桑蚕、毛葡萄、优质稻、鸡、油茶、杉木等特色产业覆盖农户达94.59%,82个贫困村特色产业覆盖率均达90%以上。全县累计创建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达192个,形成了大产业“顶天立地”、小产业“遍地开花”的新格局。

  依托补偿机制打开增收致富多元渠道

  5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融合发展精准助力定点县脱贫攻坚,取得了生态补偿扶贫新成效。自2016年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工作开展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策倾斜安排罗城县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14亿元,全县先后选聘49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实现了生态保护和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双赢”。这些生态护林员分布在全县11个乡镇的137个行政村,他们定期巡山,防范火灾和病虫害,牢牢守卫家门口的“绿色银行”。

  同时,罗城还鼓励护林员积极参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等建设项目,打开增收致富的多元渠道。目前,全县生态护林员中兼职在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有300多人,兼职在林业特色示范区的有200多人,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的有500多人。

  在脱贫攻坚统揽下,罗城经济社会发展稳健上行。财政收入从2016年的2.8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36亿元,年均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9%;城镇居民年均增长7.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5323元提高的2019年的8915元。2020年11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融水、罗城等8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4个定点扶贫县中最后一个县——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成功脱贫摘帽。

(责任编辑:肖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