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西安经开区在一季度全市十项重点工作考核排名中,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排名开发区第二,这不仅对经开区实现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更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示范区的内在动力。
一季度,西安经开区积极支持企业高层次人才申报工作,目前已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等国内外顶尖人才认定工作,这样一来,这些企业家人才将享受到政府各项相关补助和津贴、个税返还等政策,享受到更加优厚的人才待遇。有了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助力,经开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将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科技成果将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落地。
抓牢人才引进,是目前西安经开区着力推行的重点工作。除了高层次人才认定,经开区还对《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标准》进行细化分解,夯实相关部门责任,帮助其他各企业明确申报标准,完善申报材料,使其他高层次人才都能切实享受到各项政策优惠。此外,还积极推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建立并完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
强化制度保障,人才服务做到位。聚焦区域主导产业,研究制定经开区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措施,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办法,厘清工作任务、聚焦区域主导产业,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措施,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力支撑。其次,建立人才引进常态工作机制,持续对区内人才动态跟踪摸底。此外,还积极落实住房保障、个税减免等政策,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拓宽选才渠道,人才来源渠道广。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活动,开设重点企业专场链接,联动全省网络招聘平台,组织区内企业多渠道参与线上招聘工作,帮助区内重点企业完成新聘用入职1565人。持续在相关招聘平台集中发布高科技重点上市企业高层次人才招聘信息及硕博高层次招聘信息,组织区内企业多渠道参与线上招聘工作,拓宽选才用才渠道。
加强技能培训,人才技能优化提升。推动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申报准备工作,支持63家企业9000余名员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补贴金额超过700余万元,此外,还支持9家企业申请见习基地,接受见习大学生160余名。
人才兴则科技兴,有了人才的支撑,经开区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成果逐项落地,创新成果转化顺力施行,科技创新效果十分显著。
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成果落地效益高。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24项,助力高校与企业签约合作,集聚经开区外科技成果入区转化。研究制定《经开区2020年产学研协同创新计划》,并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活动”,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
推进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技术市场环境优。支持企业技术合同认定共计102份,推动区内企事业单位技术交易额36.62亿元。积极落实西安市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补助申报,疫情期间,创新开展在线认定服务,支持企业完成在线认定。举办高新技术认定培训,支持协助197家企业上报相关认定材料。
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优质企业数量多。推动形成经开区2020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工作计划,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85家,累计认定248家。推进线上辅导5场,支持122家企业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信息,推进完成西安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认定申报。加大工业企业R&D费用投入强度,严格执行研发投入奖补政策,积极组织区内企业申报相关资金项目,切实享受各项政策优惠。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