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发布
2025年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2019-12-03 16: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发布
2025年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

2019-12-03 16: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12月3日,在“西安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西安市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0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形成6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到20户,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000户以上,建成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实现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五强”目标。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西安市将围绕“五强”目标构建“6+5+6”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集群,做大人工智能、5G技术、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五大新兴产业,做优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巩固和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意见》提出,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22年,超过6000亿元;形成5个以上千亿级支柱产业,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2%;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达到5户,产值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5户,新增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500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0户、制造业创新中心10个以上,组织实施技术创新项目600个以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6户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50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质量标杆企业10户以上、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10户以上;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服务机构30户以上,新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100户以上、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20个以上,西安工业云平台注册企业达到15000户以上。

  着眼发挥西安工业门类齐全、装备制造基础良好、军工科教资源富集等优势、补齐先进制造业规模不大、投资不足、布局不优、集群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融合发展不深等短板,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确定从以下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做强支柱产业。一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依托高新区,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和智能终端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芯片、智能手机、新型电子元器件等产品,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到2022年,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二是汽车产业。依托经开区、高新区、西咸新区,打造3个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传统汽车向高端、节能方向迈进。到2022年,汽车产能达到200万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三是航空航天产业。依托航空、航天基地,重点发展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航天运载动力、卫星有效载荷及应用集成系统,打造航空产业集群和航天产业聚集区。到2022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四是高端装备产业。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全国领先的输配电设备研发及制造基地,打造智能电气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大型工业、工程、交通等设备制造,形成高端制造产业聚集区。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五是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产业。依托经开区,发展稀有金属合金材料、超导材料、复合材料,打造高性能材料产业集群;围绕太阳能光伏、风能,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能源装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六是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高新区,发展新型药物、生物医学材料和医疗器械,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到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做大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先机,在重点前沿领域积极谋划布局,着力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5G技术、增材制造(3D打印)、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领域新兴产业,培育一批硬科技企业,加速构建先发优势,实现高端引领发展。到2022年,全市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做优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发展体系、积极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市场主体,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标志性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到 2022年,生产性服务业总收入达到4000亿元。

  在实施路径和支持政策方面。着眼企业做大做强,加速转型升级,发挥集聚效应,从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加大招商引资、提升营商环境等方面,明确了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6个路径、12项重点任务和22条支持政策。

  优化产业布局,支持园区发展。一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按照“一区一主业”统筹布局各园区企业新增产能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推动各园区产业差异化发展。二是提高工业园区承载力。支持标准化厂房、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园区企业集聚、要素集聚、技术集成、服务集中。允许工业标准厂房分割销售,办理不动产权证书。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区县、开发区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完善配套设施,搭建服务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建设。对产业集群零部件配套企业租赁标准厂房进行免租和减租。

  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转型升级。一是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每年组织实施100个市级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二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构建从技术开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给予100万元奖励。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加大招商引资,壮大产业规模。一是实施产业精准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以及行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对接,开展“一对一”招商。二是优先保障项目用地。严守制造业用地规模,确保制造业用地总量只增不减。全市年度土地供应不低于 1/3 用于制造业项目。

  三是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对首次入选中国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奖励。四是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对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境外主要证券市场首次上市的,和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

  提升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一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发起设立“西安市工业转贷基金”,与银行建立双重信用保障,帮助制造业企业提前处理银行续贷流程,破解“先还款后续贷”难题。二是加强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先进制造业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打造稳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提高企业员工技能水平。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不低于10亿元的工业专项资金。同时,统筹安排5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起设立总规模不低于5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金。四是营造重商亲商氛围。全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质量最优 ”的一流营商环境,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激励企业家、关爱企业家、培育企业家的良好环境,让大家在西安更加安心创业、放手发展。

  西安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李明远市长任组长的“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确保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各项目标任 务如期实现,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先进制造业运行监测体系和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年度目标和推进计划,市政府将定期召开产业推进会,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