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巴中特快|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专题·活动|

数字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崛起
倾听来自杨凌农高会的“数字农业”脚步声

2019-10-25 18:1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数字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崛起
倾听来自杨凌农高会的“数字农业”脚步声

2019-10-25 18:1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记者 张毅 李彦东)随着5G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智慧农业这种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精准管理和智能控制,实现农业可视化诊断、远程控制以及灾害预警等功能的全新农业生产方式已崭露头角,数字农业科技在我国农业体系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正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扫码买苹果,再也不怕酸了”!在西农机电展台,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苹果多品质一体化检测设备”,以传感器无损检测,可即时分析出苹果的糖度、酸度、硬度、糖酸比等指标,并生成二维码张贴于受检苹果之上,为消费者购买苹果提供精准数据参考。

  第二十六届中国杨凌农高会暨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系列活动期间,数字农业展示交流板块尤其引人关注。“智慧农业控制云”、大疆农用无人机、苹果卫星遥感大数据平台等各类基于声光电网的数字农业技术和产品不仅令现代农业更时尚,也生动生动地诠释着农业4.0时代的脚步。

  以“5G时代下的数字农业”为主题的中国(杨凌)数字农业大会,邀请知名院士专家,行业领军企业及县域经济负责人,围绕“聚焦数字资源、引领智慧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三产融合”等交流互动, 专家们以实例分析认为,在经历了生物农业,化学农业、机械农业阶段后,我国正探索迈进以信息知识为生产要素,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动化、智能装备应用为特征的现代智慧农业4.0时代。以种植过程公开化,劳力管理智能化,种植技术智能化,农业管理智能化为场景的新型农业模式趋势渐成。AI+5G正构建着农业的新生态,农业机器人、农作物监测、环境监测、病虫害预测、资产盘点、生产监控……,农业人工智能应用空间巨大。

  刚刚开园的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是上合组织农业国际合作实训基地。该园区规划为“一心五区”:“一心”指阳光智慧服务中心;“五区”即智慧农业展示区、高效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智能冷链物流区、生态肥研发区、休闲农业康养区。

  在园区智慧云控制中心平台大屏幕前,技术人员正娴熟的操作着控制系统,随机对不同大棚内的温度、光照、通风和灌溉系统实施遥测和调整。大屏则以分屏的形式,通过传感系统实时传回园区作物现场各项数据以供对比分析。

  负责园区投资运营的杨凌农科集团董事长刘敏哲认为,随着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以及大量年轻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壮大,数字农业未来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未来数字农业的种植研究,重点是要抓品种创新、抓植物生长模型的建立,抓服务于水肥温光气的设施设备创新和系统的技术创新,由此才能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我国农业在发展中国家的领先。

  刘敏哲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该园区基于现代智慧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了智慧农业管控系统、环境智能控制系统、顶部高压钠灯及LED植株间补光模组系统、中深层地热水/浅层水源热泵供热制冷系统、多功能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统、无线式生产管理系统、深液流全自动叶菜生产系统和无土栽培无限生长型番茄种植系统等十大系统。集中展示12种不同形式、不同结构、不同标准的温室、适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气候环境下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需求;不断探索不同作物模型和栽培技术,满足集约化生产的需要。

  “我们这里的‘植物工厂’,只要有电就能种菜,这一技术将彻底改变戈壁沙漠、高原哨所以及远洋舰船等“鲜菜难、鲜菜少”的困境。通过一系列系统和模式创新,以大数据分析供需,决策种植频率合理分配,以物联网解决定制销售,以可朔源的方式保证农产品本质,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农民种的更准,卖的更好。数据分析让农民看得懂,学得会,使其从经验种植到工业化、科学化的种植。

  “数字农业的价值显而易见,但难题短板也不容忽视”,慧云农业信息公司经理韦日辉等与会有关专家认为:首先是智慧农业开发的成本问题。以智慧农业最重要的基础元件传感器为例,在2G时代,基于GPRS技术的传感器终端用户付出的成本约200元左右,在4G、5G时代,基于NB-TOT通讯协议的成本可降至50元,但其成本价格仍无法被普通农户所接受。同时,因普及度不高,导致智慧农业软件企业开发软件成本居高不下,也是限制其行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之一。其次是推广困难,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模式普遍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型耕种模式,受经济条件及农耕思维模式限制,对智慧农业技术和软硬件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此外,作为技术密集型业态,数字农业横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光电一体化等多个学科,目前巨大的人才缺口也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速度。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