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疫后发展"小目标"|巴中特快|走廊记录者|中巴经贸热线|专线直击·出海|巴基斯坦人在中国|中巴经济走廊发现之旅|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专题|

关于世界经济新变局中的中韩经济合作五大重点议题

2019-03-19 16:5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赵晋平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关于世界经济新变局中的中韩经济合作五大重点议题

2019-03-19 16:5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二战以来少有之大变局。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和规则遭受破坏,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严重受阻,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蒙上阴影。中国和韩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方和受益方,在逆全球化加剧的形势下,两国未来发展的外部环境趋于严峻,面临的风险明显上升,加强在经济增长、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WTO改革、促进双边和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共建“一带一路”等五大重点领域双边合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日趋凸显。

  一、全球经济增长存在继续放缓的风险,中韩两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下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新课题

  2018年,受主要经济体贸易争端加剧、投资者信心受到重挫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在经历了2017年的较强劲回升之后再度放缓,仅实现3.7%增长,低于年初预期水平。2019年1月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权威机构几乎不约而同地进一步下调了2019—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表明了这些机构对今后一段时期全球经济走势的看法继续偏于悲观。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9年1月21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悲观基调与2018年10月份发布的预测相比进一步加重,预计2019年和202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为3.5%和3.6%,分别下调了0.2和0.1个百分点。世界贸易组织(WTO)2019年2月25日在日内瓦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景气指数最新值为96.3,是2010年3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且低于该指数基线值100,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全球贸易增长处于较低水平。为此,世贸组织下调了全球贸易预测值,预计全球贸易增长将从2018年的3.9%放缓至2019年的3.7%。明显低于2018年4%的增长水平。联合国2019年1月2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下降19%。2019年的增长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在这一背景下,中韩两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首先,根据韩国中央银行2019年1月统计,2018年韩国经济增长率为2.7%。这一水平低于年初3%的预期目标,比2017年回落0.4个百分点,而且是2012年以来最低水平。从GDP核算项目看,固定资产形成同比下降2.3%,其中基本建设下降4%;设备投资下降1.7%,是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另外,韩国中央银行对2019年的经济增长预测值是2.6%,预示着韩国经济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性。

  中国经济2018年实际增长达到6.6%,略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内,但是和2017年相比回落了0.2个百分点,也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按照支出法结构来看,固定资产形成和商品与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下降是主要拖累因素。分产业来看,一、二、三产业增速同比回落幅度分别是0.5、0.1和0.3个百分点。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两会”上,中国政府确定了2019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0—6.5%,低于2018年实际增长水平。这是在充分考虑到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外部环境和国内投资增长减缓、民营企业困难增多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

  针对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中国提出“六稳”目标,把稳定就业放在了首位,并将继续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努力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宣布了新的减税措施,力度之大属于近年来少有。预计中国经济增长2019年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有望实现年初预期目标,达到6.3%左右实际增长。

  为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极大的严峻挑战,中韩两国需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领域的双边合作,为稳定国内经济形势发挥作用。一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积极参与和推动G20等多边国际合作机制建设;二是加强双边货币互换、汇率政策合作,规避本币汇率大幅波动风险;三是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减少贸易不平衡;四是鼓励企业相互投资,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准入;五是实行更加宽松的劳务合作政策,允许对方技能型人才来本国就业创业。

  二、经贸摩擦仍是当前经济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坚决反对保护主义是中韩两国的共同责任

  正如IMF的经济展望报告所指出的,贸易争端加剧成为导致全球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IMF 2018年10月在假定截至2018年9月美国已出台加征关税措施和相关国家反制措施继续存在、对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加征关税以及所有这些措施对投资者和金融市场信心造成冲击等情景下,世界经济增长受到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测算。结果显示,在这些情景发生时,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会下降0.11、0.25和0.78个百分点;2020—2023年期间回落幅度可能达到0.12—0.82个百分点。IMF的研究还指出,贸易壁垒将阻碍投资,抬高商品价格,扰乱全球供应链,并减缓新技术的传播,从而降低生产率。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在2018年9月之前已实施的加征关税措施,目前并没有取消的迹象。因此,这些措施以及由此引发的受害方反制措施将继续有效,成为带来全球贸易乃至经济增长负面影响的确定性因素。但是其他情景是否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贸易政策下一步的走向。就对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加征关税而言,美方关于汽车及其零部件进口的232调查已经结束,目前尚未公布调查结果和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加征关税的决定一旦做出,将会影响到全球大约3000亿美元左右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贸易,为全球大约5000亿美元左右的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含反制措施),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会明显扩大。所有这些措施对投资者和金融市场信心造成的影响实际上通过2018年以来全球跨境直接投资持续大幅度下降和金融市场动荡已经有所显现,如果贸易争端加剧引发更大全球性危机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由于主要经济体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存在差异,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的程度也就各有不同。韩国和中国是全球贸易大国,都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因此成为美国加征关税措施的主要受害方。以韩国为例:

  一是钢铁产品出口受限。2017年对美出口达到68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12%。在美国2018年3月对输美钢铁产品加征关税措施实施后,美国和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少数几个国家一样全面接受了美国设置年度进口限量指标的要求,以此为条件得到加征关税豁免。按照美方的要求,2018年起韩国每年对美钢铁产品出口必须低于2015—2017年年均数量的70%。从2018年实际结果来看,韩国对美钢铁产品出口比2017年减少24.8%,比2014年的最高点减少了52.1%。这对于全球重要钢铁生产出口大国之一的韩国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这种情况还将长期持续。

  二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存在被加征高额关税的风险。韩国是全球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2017年汽车出口达41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7.3%;对美国整车出口达到93万台,在主要出口方中居第四位,另外韩国车企还有100亿美元左右在美投资设厂,生产整车需要从韩国进口大量零部件。因此,如果美国依据232法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加征25%的关税,对韩国汽车产业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再度以接受限量指标方式换取豁免的代价短期内是很难承受的。

  三是重启韩美自贸协定谈判中被迫接受有利于美方的修改要求。其中包括美国货车进口降税期限延长20年、韩国进口美国汽车安全标准放宽至适用美方标准的额度扩大1倍等。这些条件的影响目前来看较为有限,从长期来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面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中国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实际行动促进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2018年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开放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大幅度放开市场准入;在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特别管理措施由2017年的63项减少到48项;取消或在2—3年过渡期后取消汽车、金融、矿山开采、种子培育、造船、航空运输、增值电信、文化、医疗等行业的外商投资限制。

  二是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关税;除了下调汽车机器零部件进口关税之外,还对许多消费品降低关税,中国的平均进口关税由8.9%降低到了7.5%。中国还召开了首届进口博览会,进口促进政策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三是下大力气完善营商环境,加快政府简政放权改革,着力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取得显著成效;世界银行公布的2019年版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比上年前移了32位,许多分项指标都出现明显改善,在综合评分提升幅度最大的十个国家中排名第三位。

  四是继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进一步深入制度创新试验的同时,提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新目标,支持海南建设全岛型自贸试验区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将中国的特殊经济区建设推向了历史新高度。

  中国和韩国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受益者,过去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取得的,今后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外部环境。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对单边主义的姑息和无原则退让一方面会向始作俑者提供错误信号,助长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另一方面,也会为本国经济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韩国也应当从自身做法中汲取教训。今后,两国要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合力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是包括中韩两国在内世界各国应当表达的鲜明态度、也是必须主动承担的国际责任。

  三、世界贸易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作用面临严峻挑战,中韩两国要主动在参与WTO改革方面发出声音、提出方案

  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长期以来在规范成员贸易行为、解决成员间贸易争端、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2017年以来,由于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行为,不断采取单方面加征关税的贸易保护措施,严重损害了世贸规则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美国还阻扰争端机制的正常运作,动辄以退出世贸组织为要挟,向世贸组织和主要成员方施压以满足其不合理甚至无理要求。这些做法使得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情况下本来应当发挥维护多边规则重要作用的世贸组织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美国在损害多边机制权威性的同时,也不惜利用多边平台打压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国家。美国在WTO重要会议上多次直接指责中国,认为由于中国的加入使得美国吃了亏,美国得到了不公平不对等的待遇,公开质疑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身份的正当性,要求世贸组织全面修改有关发展中国家地位的规定和相关规则。不仅如此,美国还和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联手,不断推出针对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所谓WTO改革方案。2018年9月25日,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贸易部长在纽约举行会议,就WTO改革联合提案达成一致。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说,“过于宽泛的发展分类,加上自我认定的发展状况,抑制了世贸组织谈判新的、贸易扩张协议的能力,并削弱了它们的效力”。这实际上是把WTO失效的责任不负责任地归咎于其中的许多发展中成员。在这种背景下,由来已久的关于WTO改革的讨论,迅速升级成为当前全球事务中的一个重大议题,引发了各方关注和担忧。

  2018年6月2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这份文件强调,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白皮书认为,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是全球贸易健康有序发展的支柱。中国坚定遵守和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工作,为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

  从白皮书的内容来看,中国支持世贸组织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增强世贸组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中方认为,WTO改革应当遵循以下三项原则。一是世贸组织的改革应该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非歧视和开放是多边贸易体制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二是世贸组织改革应该保障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利益。三是世贸组织改革应该遵循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改革的进程应该保证广大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的共同的参与,而不要出现由少数成员说了算,也不要搞“小圈子”。

  关于改革内容,中国政府提出了五项主张:一是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渠道地位,不能够以所谓的新概念、新表述混淆并否定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不能“另起炉灶”。二是主张应该优先处理危及世贸组织生存的关键问题。三是应解决规则的公平问题,并且回应时代的需要。四是应保证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中方不允许其他成员来剥夺中国理应享受的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五是世贸组织改革应该尊重成员各自的发展模式,不赞同将发展模式问题纳入到世界组织改革。

  目前中国已经与欧盟建立了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高级别工作组,就上诉机构改革形成了联合案文。韩国也参与了13个WTO成员方的磋商;联合提出了WTO三大亟待改革项目,其中最受关切的就是争端解决机制。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和其他国家分歧较大。中国和韩国都是重要的世贸组织成员,改革进程事关双方关切和利益,在共同积极参与改革的同时,也要加强在相关问题上的合作。一是做好沟通和知识分享;二是理解和尊重对方关切;三是在达成一致的议题上共同发出声音、提出方案;四是坚持扩大开放和实施积极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以实际行动回应各方期待。

  四、三大发达经济体联手打造巨型贸易集团,中韩携手推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亟待取得新进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具有积极意义。2017年以来,由于大多数国家的努力,区域贸易协定生效、签署和启动谈判的数量仍在增加,2018年又新签了5件,截至2018年12月底已累计达到309件的历史高点。

  我们必须看到,全球范围内的双边和区域贸易自由化格局出现了许多重大变化,2018年表现得尤其明显,其中对中国和韩国来说,既有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和竞争压力。

  一是美国的区域贸易政策转向重点推进双边协定,并已经与欧盟、日本相继启动贸易协定谈判,而日本和欧盟的EPA已经于2019年2月1日正式生效,由此将形成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通过双边协定相互联手的可能性,双边安排可能成为今后全球范围内区域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方式。

  二是发达经济体将继续主导区域和全球经贸规则的制定,发展中经济体面临进一步被边缘化的风险[ 赵晋平“新的一年我国自贸协定谈判期待新突破”《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12月31日。]。除了上述三大发达经济体相互建立更紧密双边贸易安排之外,加拿大+欧盟、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为主签署的全面且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Progressiv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等目前都已生效或者即将生效。这意味着今后区域贸易自由化规则制定将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进一步降低。

  三是美国挤压中国发展空间的企图在区域合作领域也不断显现。美国在美加墨自贸协定中加入“毒丸条款”,目的在于限制墨西哥和加拿大与中国之间的自贸合作。2018年12月21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发表的美日贸易谈判文件中同样加入了类似的内容,要求日本在与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进行贸易协定谈判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以确保透明度,采取合理行动。这一点实际上也主要针对的是中国。韩国在韩美自贸协定重启谈判中也受到了美国要求增加对己有利内容的强大压力。

  四是中国和韩国并非亚太11国家组成的CPTPP成员,该协定已经于2019年初正式生效,两国申请加入,将面临较为艰难的谈判进程,中短期内同样存在被拒之门外的可能性。四是在贸易保护主义的倒逼之下,东亚地区主导的RCEP(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和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明显提速,这对于中韩两国来说是对冲风险的重要机遇。但是,由于印度在自贸协定谈判上的消极态度,日本把CPTPP作为最优先目标等因素的影响,RCEP再次推迟了2018年底之前达成一致的预定时间,中日韩自贸协定也暂时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是发达国家主导或参与其中的区域自贸协定普遍具有自由化标准高、覆盖领域全面、边境后议题多的特点,中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有企业、劳工标准、政府采购、环保标准、知识产权等边境后议题上,与高标准自由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迄今为止在中日韩自贸协定、RCEP谈判中缺乏强大推动力、无法在早期加入TPP (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谈判的原因之一。

  韩国在通过推进全方位自贸协定谈判,提升市场多元化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中方学习和借鉴。截至2018年12月,包括韩美、韩欧、韩印自贸协定在内,韩国已签署、生效的自贸协定达到15个,目前还在推进与南部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体之间的谈判;自贸协定框架内的贸易额占全部贸易的比重高达68.2%。这对于韩国缓解美国等单个市场出口受阻压力发挥了一定作用。

  中共十九大报告已经明确作出部署,着力实施高水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推动包括RCEP在内的多边、双边自由贸易进程。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重申了这一点。中韩两国应当把加快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和各成员合作促进RCEP谈判早日达成协定作为推动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优先目标,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中韩两国之间的合作对于加快RCEP谈判进程也将产生重大影响。2018年5月在日本召开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加速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成为首脑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建议中韩两国发挥建设性作用,为尽早达成谈判成果制定更加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将有助于形成东北亚地区合作新格局与经济增长新动能,引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健康发展。

  五、共建“一带一路”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和积极行动,中韩两国要努力开创相互投资和企业第三方市场合作新局面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已过去5年。5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并且在参与各方努力下取得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但最近一段时间,在包括欧洲、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也出现一些表示质疑和排斥的声音,尤其是一些西方政治家给“一带一路”贴上地缘政治的标签,或以中方必须提高透明度等为理由,拒绝给予明确的支持,甚至阻扰本国企业参与和中方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活动。

  中国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旨讲演中强调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他还说,“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完全正常,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正是由于共建“一带一路”在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经济发展新动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将能够为发展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能。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韩两国将会从“一带一路”和亚洲区域合作对接中更多分享机会和成果。

  一是中国企业对韩投资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在跨境投资方面,韩国始终将促进引进外资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在“一带一路”合作背景下,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正在逐步成长,这为韩国吸收外资创造了很好的机遇。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达到27.4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4倍,在韩国全部吸收外资中的比重也上升到10.2%,首次超过日本,居美国、欧盟之后的第三位,今后存在较大扩张空间和潜力。

  二是从中国内来看,正在推进的《外商投资法》实施、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将在服务业开放和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例如,2017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652家,其中6841家集中在11个自贸试验区内。这些自贸试验区以不到132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吸收了占比近五分之一的外商企业,充分显示了自贸试验区在开放方面的制度性优势。中国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投资环境的积极举措,将为包括韩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创造更多贸易和投资机会。

  三是有利于为韩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合作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近年来,韩国面向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在全部对外投资中的比重有所降低,这与这些地区的巨大投资增长需求和韩国自身制造业海外扩张潜力相比不相适应,和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投资环境较差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后存在投资重点回调的必要性和条件。“一带一路”设施联通建设将有效改善许多参与共建发展中国家的交通和物流条件,当地投资环境会得到明显改善。

  四是“一带一路”设施联通为韩国和亚欧非之间的商业往来提供了便捷陆路通道。中国国内开出的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合作成果的一个重要体现,可为韩国企业利用初步形成的立体式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缩短往来于韩国与中亚、欧洲等地之间的货物运输时间提供了十分便利快捷的国际大通道。

  五是中韩企业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将会有效发挥优势互补作用,为两国企业和投资东道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韩两国都是全球重要的对外贸易和投资大国,两国进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大约分别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和十分之一以上,改变传统的零和型竞争意识,将为两国企业在第三方合作拓展巨大空间。

  近年来,中韩两国政府对话在加强中韩合作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其中包括了“一带一路”与韩国区域发展战略对接、促进两国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要内容,表明韩方已充分认识到韩国企业国际化促进战略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对接,为两国企业在更广阔市场的投资贸易合作创造有力条件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今后如何在已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经验与优势条件分享机制、促进具体项目对接和合作,为两国企业带来商业机会的同时,为第三方的经济与就业增长发挥积极作用。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会成为多方共商合作大计的重要平台,期待韩国方面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合作对话和项目对接,为两国企业“一带一路”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作者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前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国务院参事室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研智库特邀首席经济学家。2019年3月19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韩国21世纪韩中友好协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联合举办“第十九届中韩知名人士论坛”,本文系作者在“中韩经济关系”单元会议上的主旨讲演(内容有所增减)。

(责任编辑: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