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美国2000亿征税名单只是虚张声势

2018-07-23 22: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美国2000亿征税名单只是虚张声势

2018-07-23 22: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演播厅。点评中国经济,寻找中国商机。欢迎收看由中国经济网和韩国经济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每周中国经济》节目,今天我们请到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政经文化研究院院长金寅圭,以及我们的老朋友,西南证券首席分析师张刚。一起主持节目的还有我的搭档、韩语主持人李香兰。首先进入第一个板块--大事。

  【快闪】

  国家统计局:上半年GDP超41万亿元 同比增长6.8%

  特朗普称美英可能在英退欧后达成一项“巨大的交易”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9.7%,

  【导视】

  张刚:以定义为升级为贸易战初期的一个攻防战,是试探性的进攻

    金寅圭:升级为贸易战之前,还有协商的余地 

  张刚:这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是虚张声势

    金寅圭: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是不是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张刚:中国正在采取力度不亚于08年次贷危机时刺激经济的力度

 

  【第一板块--大事】

  主持人:首先我们来关注中美经贸摩擦,特朗普政府宣布对34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还不到一周,美国方面又进一步表示,拟对约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10%的关税,其中"中国制造2025"相关产品仍是主要针对对象,由于打击面过大,其中涉及到了农产品、电器、灯具、服装等消费品。那两位老师认为,这是否意味着经贸摩擦正式升级为贸易战了?

  张刚:我觉得可以定义为升级为贸易战初期的一个攻防战,并不是能够力度很大,而是试探性的进攻,而且考虑到整个工业期,包括制造业的全球性的产业链分布比较分散,而且相当复杂,两千亿美元的提法恐怕很难落实。

  主持人:金老师,您的核心观点是?

  金寅圭:(韩语)完了是各个关税逐渐在降低,我觉得这次机会美国政府也会对中国的产品会加征,大规模扩大比较难,至少有余地,中美之间还有谈判的余地。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香兰,为两位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李香兰:本周大事关注中美经贸摩擦,张刚老师认为,初期为试探性攻防战,产业链复杂难以厘清;金寅圭老师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正式升级为贸易战的局面, 但中美双方仍为谈判留有空间。

  主持人:好的,谢谢香兰,那其实刚刚数据到提到340亿美元征税清单,基本上没有消费品,但是就是这份2000亿美元的清单当中涉及到多种消费品,那您觉得会不会对美国普通的消费者产生影响呢?

  张刚: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特朗普政府在落实关税政策上的进展如何,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美国在7月6号正式开始实施对中国产品340亿美元的25%的关税的措施之后,很快就提出一个给予美国企业九十天的期限,提出申请豁免,那么豁免期限长达一年,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说在340亿美元中国商品伤及到美国企业的话,美国提出申请仍然按照原来的关税政策实施,美国在实施相关政策的时候,特别是担心或者说是尽可能要避免对美国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那至于美国民众我也注意到,实际上这两千亿美元涉及的范围的确是非常广泛,以及广泛到似乎是不可能来进行的。

  因为在美国的民众他的日常生活当中和中国制造是很难进行严格的来区分,因为往往一件商品有的是全部是中国制造,有的是部分是中国制造,这样的话在落实和实施上难度特别大,那么究竟这个商品当中百分之多少属于中国制造的,就要被征收关税呢,还是只按出口地来计算。而且我注意到这两千亿美元的商品当中,特别还把手机给排除在外,原因就是iPhone以及包括平板电子品的组装都是由中国来进行,尽管很多部件是由日韩以及包括像中国台湾来采购的,但是的话如果是按出口地来进行征收的话,很可能就是达到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所以说这两千亿美元我觉得恐怕是什么?虚张声势。

  主持人:对美国消费者有没有产生影响,从您的角度观察。

  张刚:我觉得由于美国政府在落实和实施上很谨慎的,那么给美国企业申请的一个机会,所以说我觉得对美国民众目前来看不会造成全面性的实质影响,但是对于美国一些农民等等,他们的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立竿见影的负面影响。

  主持人:那您觉得会对美国的普通消费者造成什么影响呢?

  金寅圭:大家都知道美国主要的贸易流通当中,他们在卖的东西大部分是中国产品很多,如果以两百亿美元加征10%关税的话,我觉得像美国的沃尔马,美国一般的消费者用的流通行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对高机产业产生一些影响,正如上面所说,如果这种关税扩大到一般消费品的话,我个人认为对美国消费者,对它的购买力会有影响,而且对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也会有一个负面影响,对流通业会有很大的一个负面影响产生。

  主持人:摩根斯坦利新发布的一份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报告显示,这份2000亿美元的征税名单如果生效,将对中国GDP产生0.3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而会对美国也将产生0.3-0.4个百分点的负面影响。请问张老师,中国2019年6.4%的GDP增长预期能否实现?

  张刚:我觉得对于这个贸易战的兵器推演来进行的测算,很难实现精确的结果,比如说对GDP的增速的影响,我不否认如果中美两国之间爆发很激烈的相互之间的惩罚性关税措施的话,对两国的经济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但个究竟对谁损害更大,我觉得现在很难定论,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双方在计算贸易的进出口顺差逆差方面,在计算的标准上存在着比较大的不同,比如说美国它只计算货物贸易,货物贸易中国采购美国的商品只有一千三百亿美元,而美国采购中国的商品则高达五千多亿美元,但是这只涉及了货物,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的服务性的贸易,我觉得实际上中国是和美国存在很大逆差的,比如说像这个影视文化的这些产品,还有像支付的一些专利费,以及包括像苹果app store所收取中国相关的费用,这些服务性的费用,另外像中国的游客赴美旅游所贡献的非常多的收入,如果这造成中美贸易战恶化的话,很多的中国居民恐怕就因为这个贸易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恐怕无法或者说不具备赴美旅游的能力。

  这样的话对美国的旅游业的损失也相当巨大,所以说计算这个负面标准只是计算GDP的这种百分比的话,我觉得恐怕就是变成了空中楼阁,因为你的计算基础太复杂,你就无法量化,这样造成它计算的得出的结论,恐怕也并不科学,那么我觉得作为中美两国,当然是在攻防战当中的话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是有一个优势我觉得恐怕是中国可以说得上是能够在全球当中是有很强的竞争力,就是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而且这个庞大的人口有非常高的储蓄率,这是和其他国家相比,比如说印度也有很庞大的人口,但是他的储蓄率和个人所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和中国是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所以说中国庞大的市场如果美国失去的话,那么也是损失蛮大的,还有就是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加工制造能力,比如说像苹果公司的iPhone平板,以及包括很多的笔记本电脑,就在中国来制造生产,可不可以搬到印度去生产,或者说可不可以搬到印尼去进行生产?实际结果是不可行,尽管当地也有很多的年轻劳动力,但是在支持结构方面的话以及在高技术产业工人方面,中国所拥有的优势也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这样的话使得贸易战中国在这方面有较强的优势,所以说在计算相互损失程度方面,这种量化标准我个人是不认可的。

  主持人:其实刚才我们一直在聊中美贸易摩擦,我想问金老师中国有句古话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据《韩国先驱报》报道,韩国副总理兼战略与财政部长金东兖表示,就业形势已经达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危险的阶段,出口可能会受到中美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的打击。而韩国面临着制造业就业岗位下降的现实,金东兖认为这是文在寅政府计划到2020年将法定最低小时工资提高到1万韩元的副作用。请问金院长,从您的感受来看,韩国经济出现低迷的原因是什么?

  金寅圭:对,今年的7月1日韩国银行,韩国的经济增长率从0.3下降到2.9,这个刚公布的。这是韩国今年第二次调整了,原来刚开始是3.2预定,后来又变到了3,完了现在到2.9,下调了两次,所以就是说韩国的经济增长率有些担心,这是现在的一个现象,我觉得会对韩国的经济的未来有四种影响吧。

  第一个是今年以来,制造力就业下降,完了设备的投资也在下降,最重要的是出口连续十个月在下降。

  还有第二个是中国过去也有这样的倾向吧,从2017年开始,有的房地产扩增过大,相较于2016年特别是在2017到2019年这三年当中房地产的供给比较大,比过往年度高3到4倍,所以这个对韩国的经济不确定性产生一些影响。

  第三个对于中国的贸易度,韩国是比较高的,韩国25%是在中国实现的,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的经济也相较于过往有点下降,这个经济不太景气,再者中美的贸易摩擦,导致会有点难。所以这个会对韩国的经济的不确定性会产生影响。

  最后一点是韩国的人口变化特别是老龄化非常快,就是人口断崖吧,所以它的劳动人口在下降,所以它的消费能力也在下降。还有相对其他的OECD的国家消费指数比较低,特别是中产阶级对资产的运营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实现资产的扩大,但是这种因为有泡沫房地产市场,所以这个会对它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以上四点会对韩国的经济未来让我们产生一些担忧。

  主持人:(没有同传声音)那您觉得在中美贸易摩擦中,对韩国投资者有什么机会吗?

  金寅圭:我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5年吧,对中国的经济我觉得看法比较积极,肯定的,所以对韩国的经济和贸易方面为了解除它的不确定性的发展因素,最核心的一个办法或者方向可能就是在中国市场要找到机会,中国在跟美国的贸易摩擦当中会有六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对五百亿美元的加征关税,第二对提出WTO的上诉,完了第三个是通过扩大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第四个阶段应该是“一带一路”,通过“一带一路”开拓新兴市场,第五个阶段就是从今年开始金融开放,金融扩大,这是第五个阶段。最后一个手段就是对中国制造2025特别是高端技术还有制造业,中国2025制造美国制裁比较多,所以中国会对这一块出台相应的措施,所以我个人认为六个阶段当中,韩国经济相当于特别关注三和四阶段,特别是中国的内需会有爆发式的增长,所以韩国企业必须对准,瞄准中国的内需市场,给他们提供一个他们所需要的产品。

  第二个中国今年以来把银行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有很大扩大开放,所以以后可能扩大会加大,所以在资本、银行,所以这类韩国企业也会有一个影响。

  最后一个是韩国第四次产业革命也在积极推进当中,它的投入也很大,所以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相关的领域当中有必要与中国进行合作,特别是跟中国重点扶持的产业领域产生一些投资。

  主持人:您对于韩国投资者有什么建议?

  张刚:我觉得韩国投资者要注意到这么几个现象,一个就是中国正在采取力度不压于2008年次债危机时所采取的力度,因为新公布的新增贷款规模达到1.8亿元,如果剔除掉1月份因素,因为中国1月份会有进行大规模货币投放,但是剔除这个因素的话,在6月份单月新增贷款规模是1.8万亿是创下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开始大规模货币投放增加经济,与此同时中国正在与欧盟建立更为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包括在北京正在举行的中欧领导人峰会,双方签署了反对单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联合声明,而且确立了多边贸易的体系,由此可见中国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战已经采取了很多积极的措施。

  所以说中国的经济应该来讲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是能够实现和美国在相关领域上,能够在目前由对峙阶段走向和解的过程,但是我也注意到最近韩国总统文在寅去访问印度,在印度建设韩国在海外最大的手机生产厂,也要访问新加坡,实际上作为韩国方面的话也颇为担心,韩资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遭遇到贸易壁垒,也是在做出调整,但是中国和欧洲方面由于存在着快速铁路的机制,所以说从生产规模上以及发货量上,运输成本方面快捷很多,所以这个优势是印度以及像其他一些东南亚国家,他们在运输方面来讲的话,这个优势是不具备的,所以说韩国投资者仍然需要不要失去中国这个市场和阵地。

  主持人: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分析,为了让大家实时了解近期中国发生的经济大事,把时间交给香兰。

  李香兰:谢谢白岩,7月16日,十几名韩国中小企业家来到北京,开展为期4天的韩企中国行活动,请看报道。

  【vcr】

  此次是由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与中经网韩国株式会社共同主办的韩企中国行——韩国中小企业中国电商培训团活动,16日下午,21位来自9家韩企、7家中企的会长、董事、总经理等高层相聚北京,中国经济网顾问、淘宝大学认证讲师、CCEAA跨境电商研究院研究员张勇现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为韩国中小企业做韩企入驻中国电商难点解析、淘宝分销渠道解析的培训。

  李香兰:据悉,此次韩企中国行行程包括有关电商培训、访问京东集团、参加投融资交易会等,中国经济网将在电商、卫生许可、商标注册等方面对韩国企业家提供帮助,使得更多韩国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

  主持人:好的,谢谢香兰,接下来进入每周中国经济的第二个板块,政策。

  【快闪】

  国内油价迎来2018年第八次上调,创下年内最大涨幅

  财政部:进一步研究出台政策措施 为企业减负

  农商行逢多事之秋:IPO临门两度叫停,评级接连被下调

  【导视】

    金寅圭: 我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推进和扩大开放市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张刚:美国把欧盟看做是主要的敌人

    金寅圭: 正在这部分加强合作

  张刚:现在购买人民币的价格是很低廉的

    金寅圭: 今年2月开始持续的急速减少

 

  【第二板块--政策】

  主持人:我们来关注一下海关数据,据海关统计,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2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7.9%。贸易顺差9013.2亿元,收窄26.7%。请问两位老师,美国的加征关税名单尚未生效,贸易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的核心观点。

  金寅圭:我认为2018年的上半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中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是这个东西,而是比去年相比出口4.8,进口的增加量大于出口的增加量,这是造成的,而且中国在进行一个经济结构调整,而且实体经济在贸易摩擦的显现出来之后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美中的贸易摩擦或者贸易战所带来的不是这个原因,而是更多应该是进口加快增长的一个关系。

  主持人:美国的这种加征关税名单没有生效的情况下,出现贸易顺差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刚:我觉得一个原因是在于原油价值的大幅上涨,就是中国在进口的数量上,吨数上是保持一个较高水平,但更主要的是原油的价格在2018年上半年累积是上涨了20%多,所以这样的话进口的量过大了,然后金额过高了,才造成这个顺差的减少,还有就是中美贸易战可能会使得相关企业,因为贸易战在最开始的时候由美国提出方案,由美国商务部来制定相关的计划,而且给出美国企业和民众相关的征求意见的时间,所以说在市场当中国际的这个企业家也都看到了,所以说可能因为这个原因,的确也会影响到一些经贸活动,所以说这个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分析,接下来把时间交给香兰,为两位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李香兰:本周政策关注上半年海关数据,张刚老师认为,原油价格上涨收窄顺差,人民币汇率走贬提升出口竞争力;金寅圭老师认为,中国贸易顺差下降是因为进口增速持续快于出口增速。

  主持人:好的,谢谢香兰,那我们先来问金老师,其实在海关的统计中,中国出口三大伙伴中的欧盟和美国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东盟的出口量增幅超过了10%,而以往的冷门地区中东欧达到了14%,这是否说明我们有意识地缩减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开辟其他阵地?

  金寅圭:我认为东南亚也好,对欧盟的出口增加不是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多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的结果,是扩大对外交流的一个结果,近几年中国与周边的各个国家一直持续改善着关系,而且对世界持续的开放,对“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产生很多的投资,合作也在加强,而且从外交层面上,政治层面上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中东欧,阿拉伯国家,跟他们的外交关系友好关系在积极推进当中,这是一个原因之一吧,而且最近不仅在贸易方面,他与WTO所倡导的多边贸易是契合的,这个我觉得是对中东,对欧洲,对亚洲部分地区出口增加的一个原因。

  主持人:那您觉得这是我们为了缩减中美贸易摩擦负面作用开辟其他阵地的举措吗?

  张刚:我赞同金院长的这种说法,实际上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布局,目前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阶段,尤其是中东欧国家,近期中国总理李克强总理是出访中东欧,也是参加16+1的会谈,其中有非常让全球媒体瞩目的一幕,保加利亚的总理拿着一个地图与李克强总理协商修建隧道的项目,可见中东欧国家是在融入欧盟之后,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话似乎一直并不是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他需要更多的投资,或者更多的改善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来提振本国的经济,而现实情况是由于他们融入了欧盟之后,这些中东欧国家,包括像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他们的年轻人都跑去向德国和法国这些国家去工作,从事一些蓝领的劳务等等,这样的话实际上造成他们年轻劳动力的流失,而对提振他们本国经济却没有产生任何有力的之处,所以说非常希望中国能够有投资来改善他们的这个整个基础设施,以及改善他们企业的营商环境。

  而且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的话,我特别注意到像中国已经是在白俄罗斯,就是和波兰接壤的这么一个前苏联的国家,那么建立了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同样在中欧铁路的沿线的各个国家的话,实际上依托于交通枢纽都可以营造各种各样的商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也有积累非常丰富的经验,以及有庞大的建设团队等等,所以说在这方面能够发挥出优势来,所以说和这些国家是一个在以往基础之上目前是进入到一个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阶段,而对美国来讲的话,美国似乎在欧盟方面,似乎把欧盟看作一个主要的敌人,比如说这次美国总统去参加北约峰会的时候,认为德国是俄罗斯的俘虏,德国因为购买俄罗斯非常多的天然气以及原油,结果给俄罗斯很多的钱,而美国却要承担更多的北约国防的支出,所以说这个是感觉欧盟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在日趋扩大化,中国实际上很明显在战略上有“联欧”的积极性也是颇强的,所以说双方的经贸往来会越来越频繁,恐怕未来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中国和德国又签订了三百亿美元的二十多项合作的协议,所以说我觉得未来可能中欧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可以碰巧就弥补了和美国经贸关系出现落差的这么一个现实。

  主持人:好,关于经贸问题,我们来聊一个临近的国家,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朝鲜进出口70.7亿元,下降59.2%,对朝鲜进出口已经连续11个月下降。那您觉得其中原因是什么?

  张刚:我觉得背后的原因还是包括中国以及各主要国家,实际上都贯彻落实联合国所发布的针对朝鲜发射导弹,以及做核试验等等经济制裁措施,所以说主要是为了响应联合国的倡议,中国才和朝鲜经贸活动出现了很明显的下滑现象,但是实际上它公布这个数据是今年上半年,但是实际上从6月份开始就有了明显的转机,原因就是比如说像中朝领导人的会晤,一共就是进行了三次,在短短时间内进行了三次会晤,然后6月12号朝鲜领导人又和美国总统又在新加坡举行了会晤,所以很快这个关系得到了回复,特别我注意到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先生他是视察了平安北道,就是靠近中国和朝鲜边界地区,那么视察那个地方的话主要是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所以说之前这个数据我觉得已经是历史了,我觉得从6月份开始的话,可能这个数据将会出现明显的改观,中朝的经贸活动会出现迅猛的提升。

  主持人: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贸易战,7月6日,欧盟宣布将在本月中旬对进口欧盟的钢铁产品实施临时限制措施。金院长,就您了解,韩国的钢铁企业生存状况是一个什么情况?

  金寅圭:欧盟所进口的钢产品,中国、印度,亚洲还有俄罗斯、韩国的国家产品比较多,到2018年韩国的钢铁产品对欧盟的交易量来说,出口美国的是从今年2月开始下降比较快,但对欧盟的出口一直持续增长的态势,所以随着美国的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美国在年初给韩国提示它要增加关税,这是关税炮弹,所以它会有一个出口分配制,所以它会对出口限额的分配制不会在限额以下,它有一定量的限制,所以它整个的增长比较慢,往下下降,但是欧盟如果在实施临时限制措施的话,会对韩国的钢铁企业会有很大的打击。

  主持人:结合进出口数据,两位对韩国投资者有什么建议吗?

  张刚:我觉得韩国投资者要注意到中国实际上近期就是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也是蛮大的,整个刚刚过去的6月份人民币指数就累积下跌了百分之2点多,这也说明中国有意的在进口方面先损失一些,为了能够激励或者说促进中国产品的出口,所以说韩国投资者要注意到,近期在人民币的资产方面,现阶段还是一个很低廉的价格,现在购买人民币是很低廉的,一旦中国可能在经贸活动当中的话需要大量的采购国际大宗商品价值的时候,很可能也会促进人民币又出现回升,来大量的进口大宗商品,所以期间是一个波动的,现在正是人民币低位的时候,我觉得应该是对韩国投资者来说把握人民币资产很好的时机。

  主持人:您对于韩国投资者的建议?

  金寅圭:最近韩国企业也有很多担忧,最近新加坡开发银行在中美贸易战当中他判断对韩国的经济会产生0.4的影响,这是一个预测,还有其他的一些预测机构,金融机构也提出在美中之间贸易摩擦会对韩国的影响是负面的,这种预测很多,所以为什么韩国会在中美贸易战当中比其他国家受的影响比较大呢?其理由韩国的贸易依存度比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比较高,所以说对外因素的影响受的比较大,如果这样影响到韩国的话特别对韩国的出口企业会有很大的打击,韩国政府也知道这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的国际局势的变化,所以说它也在积极应对技术竞争力,增加品牌的影响力,还有张老师说的生产积极的多样化也是需要做的一件事。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分析,那接下来进入今天的旅游城市,我们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看一看,把时间交给香兰。

  李香兰: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成吉思汗的出生地,位于中俄蒙三国的交接地带,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也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草原,请看小片。

  Vcr

  呼伦贝尔大草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每逢盛夏,草原上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上升起缕缕炊烟;微风吹来,牧草飘动,处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蓝天白云之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腾的骏马和牧民挥动马鞭、策马驰骋的英姿尽收眼底。在几千条大小河流的滋养下,每到夏季,这里莺飞草长,牛羊遍地。你可以在草原上骑马、骑骆驼,观看摔跤、赛马、乌兰牧骑的演出,吃草原风味“全羊宴”,晚上的篝火晚会,更让你尽情体验游牧民族的独特风情。

  李香兰:呼伦贝尔大草原不仅出产的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连牧草也大量出口日本等国家。现在正是草原上草长莺飞的日子,欢迎您的到来。

  主持人:好的,谢谢香兰,我们进入第三个板块,市场

  【快闪】

  拒绝令解除,中兴通讯再度涨停

  A股史上第三次回购潮!已回购金额创历史新高

  启动“退全款” 首个交易日华帝股价迎“开门红”

  【导视】

  张刚:美国的企业错失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机会

    金寅圭:对钢铁、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影响非常大

  张刚:美国的汽车进口关税一下达到了40%

    金寅圭:劳资对立问题持续了相当长时间

  张刚:四年期间最终能够实现全资型的外资汽车企业在华来投资建厂

  【第三板块-市场】

  主持人:我们来关注一下汽车市场,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545项约34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报复性关税,其中有有28项涉及汽车类产品,汽车产业作为中美两国博弈的焦点,在此次贸易战中会受到什么影响?

  张刚:我认为中国正在强化中德之间全产业链上的合作,以此来提升中国在汽车产业的制造水平和相关的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朝这个目标去发展,其中新能源汽车我觉得是在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说对这个美国的企业来讲的话,恐怕就是说错失中国市场这个巨大的机会。

  主持人:您的核心观点。

  金寅圭:汽车大家都知道,它是全球市场体系最复杂的一个产业领域,跟相关的钢铁、化工都有一些影响,所以还有就是汽车产业在今年一万三千五百亿美元的交易量会产生,这是在交易品种当中占第一位的交易量,所以在这种领域如果产生贸易战的话,对世界经济我觉得会有很大的打击。

  主持人:好的,谢谢两位老师的分析,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香兰,为两位老师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李香兰:本周市场关注汽车市场,张刚老师认为,中德强化汽车全产业链合作,新能源汽车持续热销;金寅圭老师认为,对于汽车产业征税的影响将严重的影响到相关的产业链。

  主持人:好的,谢谢香兰,那其实张老师我们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但是受影响最大的是德系车,奔驰宝马在华销量逐月缩减,这是为什么?

  张刚:我觉得这个原因主要还是在产品的结构不一样,因为奔驰和宝马它定义为高端产品,高端产品在销售上,在中国是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原因就是作为高端产品,它饱和量基本上是很接近了,它的新增购买力逐渐的在减少,还有就是从目前中国的汽车销售情况来看,增长比较快的是新能源汽车,就是纯电动汽车,这部分作为奔驰和宝马在中国销售非常少,应该来讲从国际品牌来讲呢,特斯拉是保持着较高的市占率,另外更多的是中国的合资品牌以及独资品牌保持较高的市占率,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的上半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同比的增长幅度都是在百分之一百左右,所以并不是说中国在汽车消费市场出现了低迷,主要是像德系的相关产品,它没有很快的朝向新能源方向去发展,并不像特斯拉那样有成功的产品出现,使得新能源汽车德系有点缺失,不过像戴姆斯勒他们所生产的是合资品牌,保持着较高的市占率,同时戴姆斯勒也在和北京的北汽集团也在进行合作,开发新的产品,据说很快就能面世,我觉得德国企业的话也在加快来扭转在新能源汽车出现市场缺失的这一格局。

  主持人:那金院长您觉得德系汽车在中国销量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金寅圭:今年1到6月份,中国的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来看,中国的本土占了44%,德系21%,日系是17.8%,美国是10.7%,完了是韩系的汽车,有这样的排位,与去年相比的话,德系的市场占有率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它们应该是20%,等于现在是上升了一个百分点,反而是美国在上半年有所下降,特别是6月份下降了23%,就像您说的特别是在德系的高端车,也就是说宝马、奔驰、奥迪这样的高端汽车市场占有率是有一些下降,我觉得对整体的德系车占有率下降不是那么来看,我觉得这个跟那个品牌价值有所变化,或者是它不必太关注这一点,更重要的是美系的市场占有率在下半年,特别是在7月以后随着加征关税之后呢,我觉得美系的市场汽车占有率,我觉得下半年会急剧下降,这是我的看法。

  主持人:虽然中美经贸摩擦升温,但是并没有阻止外商来华的脚步,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年规划产能达50万辆纯电动整车,您觉得上海吸引特斯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刚:我觉得上海吸引特斯拉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我觉得是能够促成特斯拉改变目前model3产量相对来讲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一个比较好的法宝,或者是好的一个选择,大家可以想像苹果手机如果是在美国生产的话,它的生产规模是不是能够在中国生产规模那么庞大,还有一个就是它的成本恐怕也不像在中国生产那么低廉,那么特斯拉如果选择在中国建厂的话,首先在规模优势上就能够摆脱它目前在中国产量不足这个困境,还有就是在中美关税措施当中的话,中国下调了对其他国家的进口关税,降到了15%,但是对美国加征了25%的关税之后,使得美国的汽车进口关税一下达到了40%,这样的话特斯拉恐怕会因此而失去在中国的市场,这是特斯拉所不愿意见到的。

  主持人:那您觉得在华的外资是否会受到贸易摩擦影响?

  张刚:我觉得在华的外资如果是美系的一些车厂的话,其实也好办,就是它不断的加大对华投资就可以了,比如说像福特和中国的长安汽车进行合作,和上汽汽车的上海通用也有合资的厂商,只要把它生产线搬到中国来就可以了,尤其是在商务部所公布的针对外商的负面清单相关的这些措施当中,是对于商用车到2020年的时候已经取消了外资股比限制,要是到2022年的话对乘用车也将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实际上中国是允许在未来四年期间,最终能够实现全资型的外资汽车企业在华来投资建厂,所以说这种开放性的措施,加上再考虑到关税因素,恐怕作为美系汽车企业的话就不得不要跟随特斯拉的步伐,加大对华投资,把生产线搬到中国来。

  主持人:其实我们来说一下韩国的汽车企业,韩国国土交通部今年2月发布声明,计划今后5年内投入近320亿美元,用于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和道路智能系统等新技术研发应用和设施建设。近几年韩国在新型汽车上的投入不遗余力,您觉得韩国汽车企业现在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金寅圭:正如您所说,韩国的汽车行业比如说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等未来汽车领域当中的核心技术的投资研发比较大,它的投资规模也在扩大的一个趋势,但是韩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确实在下降,其主要原因在我看来有三个吧,第一个是生产竞争力,高费用,低效率这个比较多,一直是影响韩国的整个结构的一个汽车行业结构,这个是一个固有的问题。

  第二个是韩国的汽车与汽车产业不符的,对消费者的保护限制比较多,这种限制我觉得是对韩国汽车的一个限制作用。

  第三个是最重要的,韩国汽车领域的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对立比较强,所以外企汽车到了韩国之后,最难办的就是劳资关系的处理,这三点对韩国汽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特别是劳资关系,劳资对立,如果不赶紧解决的话,我觉得对中长期韩国的汽车产业会有一个很负面的看法,如果再进一步讲的话,对国产车的需求会下降,最终会进口车代替国产车的一个现象会出现。

  主持人:对韩国投资者有什么建议吗?张老师。

  张刚:恐怕要注意到这么一个特点,就是中德之间在汽车的产业链当中的话,既包括新能源汽车,也包括车联网,也包括无人驾驶,实际上中德之间在汽车领域的合作是大踏步式超前型的把一些高新技术应用起来,那么大家注意就是像实际上现代汽车进入到中国的时间也很长,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韩国现代汽车在这些高技术领域当中的应用,比如说我们注意到像戴姆斯勒和比亚迪所生产的纯电动汽车,但是北京现代截止到目前,因为合作的非常长时间,像北京的出租车大量都是北京现代所生产的合资产品,但是仍然这么长时间的合作却没有成型,比较有竞争力的纯电汽车的亮相,所以对产品的创新,韩国的企业在这部分需要大力度加强,来巩固这个市场占有率。

  主持人:那您对韩国投资者的建议?

  金寅圭:特朗普政府对汽车生产的部件会增加关税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高的关税如果对韩国征收高关税的话,而且对相关部件增加关税的话,我觉得对韩国产业,汽车产业会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是对汽车整车产业的影响,以及对它的相关领域或者是下游企业都会有一些影响,特别是对再一个方面就业岗位的创造力也会有一个很大的影响,今天韩国政府的代表团与美国汽车关税相关,为了谈这件事去了美国,我个人认为美国和中国等周边国家从外交层面上,从贸易协商方面,我觉得有必要更多的沟通,完了共同帮助对韩国汽车相关领域想办法让它不至于提高关税,这是政府方需要努力的,完了再一个企业方面韩国企业,我上次讲过的三点,劳资关系,劳资对立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觉得企业方面必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必须把这种对立转换成合作关系,而且把未来汽车领域提高的方面,劳资方面,企业方面要更多的注重才好。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分析,那以上就是这一期节目的全部内容,下周的事咱们下周再聊,每周中国经济祝您周末愉快。

 

  

  

  

(责任编辑:贾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