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媒体报道,小米集团27日中午遭遇投资者取消认购约17亿港元,业界普遍预期小米最终或仅超购约5至10倍,冻资约240亿港元。其中有小米招股截止日期与半年结距离很近,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的原因,投资者对小米招股反应冷淡也是小米遭遇抽飞(取消认购)的原因之一。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刘艳在做客《每周中国经济》节目时表示,小米集团现在陷入一个“估值窘境”之中,首先很难用传统计算估值的办法来估算它的实际价值,其次小米的主要收入过度依赖于硬件销售,没有打造出小米原创的生态体系,这也造成了小米集团作为独角兽公司的创新性不足。
雷军曾在今年召开的小米投资推介会上向大众表示,小米的估值将是苹果乘以腾讯的数值,腾讯最新市值超过4700亿美元,苹果最新市值超9000亿美元,而小米在港股上市的估值为550-700亿美元。刘艳认为,雷军不能只靠自己的自信来支撑估值,现在的估值仍然过高,如果下调10-15%会更客观。
在年初,小米集团的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而现在最近估值是550亿美元,短短半年,缩水近一半,其中,小米目前的业绩没有足够说服力,是导致估值不断让步的一大原因。
最新招股书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手机销量为2841万台,均价仅为817元,这意味着小米接近70%的收入来自中低市场,小米着力打造的海外市场虽然增长迅速,但是手机价格均不足千元。而近三年来自互联网的收入占比均不超过10%。业内对小米的定位也从“下一个苹果”向“下一个华强北”转变。雷军的愿景是让投资者相信,小米是一家新形态的互联网公司,既能做硬件又能做电商,值得“腾讯乘苹果”的估值。故事很美好,现实难以捉摸。(记者 贾玮)
(责任编辑:张思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