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尽管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2017年楼市发展方向,强调要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但在当下的中国,房价已然不只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它不仅一定程度负载着GDP保增长的任务,也事关各地政府的“钱袋子”。考虑到2010年楼市调控只让房价短暂回调的前车之鉴,“宏观之手”影响购房心理的边际效应也在递减之中。现在学界和市场普遍预期,本轮调控将会持续一到两年,楼市中长期坚持“低空运行”的逻辑,开发商和房东的心理价位预计会出现回调。只是,随着对政策耐受性的提高,究竟调控的缰绳能不能真正勒住房价这匹野马,还是充满了未知之数。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林耘认为,所谓的不确定是某种程度的确定,大家会感受到在2016年的大涨之后,市场会出现调整期,只是说这个调整期持续的时间会有多长,力度会有多大,各地之间的差异会有怎样的不同,这里面是有不确定的地方。
以几个一线城市来讲,如北京、上海、深圳,这几个城市它们的典型特点就是调控政策出台的比较早,市场的供应量受到比较多的制约,北京、上海、深圳都是以旧房改造这种方式来提供新增的供应,通常来说拆旧建新这个损耗比较大,供应量会比较少。另外这几个地方本身经济基础较好,所以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略少,创造营商环境对政府更加的重要,所以在土地使用分配上,他们更多的是愿意往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上面去匹配,使得住宅用地供应量更少,所以这也是这些地方房价坚挺和屡创新高很重要的原因。这些地方的房价走势会呈现出缩量,和强势整理的一个特点。未来他们的二手房会表现的比较活跃,存量房的交易会比较活跃,相对来讲房价会坚挺一点,当然他们如果出现异动的话,示范效应和传导效应比较突出,要看楼市走势,这是必看的几个城市。(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晓芳)
(责任编辑:袁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