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国务院督查组分赴地方展开督查的同时,各地纷纷行动。仅19日和20日的短短两天时间内,内蒙古、江苏、安徽、河南、四川等多地集中开工建设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规模接近万亿元。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督查组可能推行问责机制,如果项目没有按计划推进,地方政府可能会受到相应问责,因此地方加大开工力度并不意外。”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石述思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年底突击花钱,包括突击项目,这些年在一些地方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为什么会不断重复这样的故事,就是因为年底有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不管是银行还是我们地方政府,有政绩考核,就跟我们高考一样,有一个政绩考核。现在又采取了另外一个措施,就是督导组,监督各省地方推进项目工作,这背后是意味深长,首先暴露出在改革转型期,我们很多地方在配合中央推进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也好,配合财政政策也好,可能慢半拍,这样的现象还是存在。
石述思进一步分析指出,在改革、反腐大背景下,一部分地方政府秉承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很有趣,少干事少犯错误。今年中央确定的整体战略很明确,上半年,我们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由于地方政府监管不利,由于各种制度自身的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结果一不留神,钱都流到房地产去了,确实有些急功近利。下半年的接力棒,就回到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铁公基”上来。为什么国家要采取这个力度逼着他们花钱?是因为中国的经济,首先深化改革任务非常繁重,我们回归实体经济。所以督促地方政府把我们确定的项目落实到位,积极开工,是为我们未来的经济成长,包括健康快速稳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的经济在今天这个状况下,我们有时候老说投资投资,要去投资化我是不太认同的。我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模式,包括地产、铁公基,外加我们实体经济的复苏,就是三箭齐发的模式,在相当程度可能是一个不是很完美,但是很现实的解决方案。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之迫切、良苦用心,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予以理解,也需要我们全社会站在一个更全局的角度,站在对中国的经济现状、改革现状,更科学更稳妥把握的角度去深刻的体察。”石述思说。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韩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