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报道,从央行获悉,5月份央行通过SLF、MLF、SPL共计向市场释放了3993.7亿元的流动性。按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41.95万亿元计算,当月央行释放的流动性超过了降准0.5个百分点的规模。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5月份,央行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5.7亿元,期限全部为隔夜,利率为2.75%。
央行称,常备借贷便利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5月末常备借贷便利余额为4亿元。据统计,今年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6次MLF操作。这种释放中期流动性的方式被业界称为变相降准,而MLF+逆回购的模式已成为今年以来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重要手段。
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未来的货币政策,央行采用这种非常规性的做法将会越来越普遍。因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不论是降息或者是降准,我们比作是“核武器”,只要一出手,杀伤力太大,规模太“隆重”。现在整体来看我们面临一个矛盾,就是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我们要保持流动性,不然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但是呢我们也面临货币超发,通胀压力,包括人民币贬值,如要不断的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必然会贬值,在两难选择当中,央行从2012年开始,逐渐开发出这几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这些政策工具的好处是,第一,它不代表整体的货币政策取向,即使做了很多,也不表明我的货币政策到底是宽松还是紧缩。其次,节奏快,规模小,可以多次去做,额度也不大,额外的好处是限定利率,我们这次看到的2.75%,利用这个利率传导空间,就让所有的金融投资认为2.75的百分比,是一个比较标准化的利率,所以大家以后做投资的时候,你追求这个年收益率多少,看一下跟2.75比,不会比它高太高的,我们现在利率没有那么高的空间。
我们的理财产品投资也不要追求过高的收益率,这是会给市场一个信号,再一个好处,央行通过导向性的作用,把宽松的货币流到哪里去,比如说这一次采取的方法央行强调了我们更关心这些资金流到棚户区改造、重点的水利、基础建设工程、人民币走出去这些项目,那么我们的市场就要接受这种信号,因为央行希望货币流向这些领域,我就要做这些领域的事情,才能获得便利性。这会成为今后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晓芳)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