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20余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大多数省份都有针对高考加分政策的相关规定。这是对2014年底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的具体落实。去年,全国性加分项缩减至5项以内,13个省份已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项目。
专家指出,取消高考加分,无疑有助于推进高考公平,消除因高考加分带来的造假和腐败现象。但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综合素质发展,将是高考改革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石述思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虽然现在大家天天都在骂高考,说应试教育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但必须指出,在一个流行拼爹的时代,高考制度让所有寒门子弟获得了唯一接近公平博弈的可能。而这也是高考最大的价值所在,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保证社会公平性PK,就成了以卵击石。
“我誓死捍卫高考为千千万万没有背景、来自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所创造的公平博弈的可能,希望大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高考的问题。”石述思说,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但我们现在却过分强调前者。现有的以知识为核心的填鸭式教学,必然会让一些有天赋、特长和创造性的孩子牺牲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虽然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若干尝试,比如调整加分、自主招生和改变试卷,但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相反却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改户口、改民族、异地高考的现象频频出现。
这一系列问题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石述思指出,“在坚定高考精神的时候,我们必须对过去的改革作出修正,在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选择学校自主权的同时,渐进地推动行政化进程,把招生和命题的权重交给学校。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我们过去的有些探索可能走得有些偏、有些远。”
“中国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完成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的改变,即教育家办学、教育家选学生。”石述思认为,无论是民国时期还是世界教育相对先进的国家,它们的一些模式我们都可以大胆借鉴。教育再平衡事关整个国家未来的人才战略,对我国经济在未来完成从模仿到创新,从规模到内涵的转变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雅坤)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