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华润对管理层的一些程序性行为提出不满,万科资产重组陷入多方博弈。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许维鸿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这次深圳地铁参与这盘大博弈更有象征意义,地铁是国有股东背景的一块固定资产或存量资产,传统上地铁都是赔钱要靠政府补贴的,这块是纳税人的负担。如果通过资本市场,把地铁的物业、经营权,还有相关的土地增值收益放到一个上市公司里,通过资本市场的议价,来解决纳税人的负担问题,岂不是双方都得益吗?”
许维鸿继续分析称,一方面国家通过资产证券化,或者存量资产证券化,解决纳税人负担。另外万科通过注入地铁资产,可以形成两个品牌合力,地铁周边土地和地铁本身的商业地产的开发,更主要万科不喜欢野蛮资本,地铁背后的国有资本更讲规矩,更符合万科投资的风格,这就是双赢的事情。
“但是华润说这个事在董事会讨论之前应该跟主要股东沟通一下,所以资本市场还处于刚刚发展的阶段,万宝之争,也就是万科和其他野蛮资本的争夺,其实给包括资本市场内的人都上了一课,我们如何依法治国,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管理层面不同层面的现代企业治理,把现代企业制度做好,来实现三赢,这是最关键的。”许维鸿称。(中国经济网记者 贾佳)
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接着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二位的新闻。
一直态度坚定地站在万科背后的华润集团,突然“风向大变”,让“万宝之争”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据媒体报道,3月17日万科因重大资产重组继续停牌获得股东大会高票通过,但在股东大会结束后,华润方面称,对万科引入深圳地铁的资产重组程序提出了异议,表示“没有经过董事会的讨论及决议”,已经向有关监管部门反映了相关意见,要求万科经营依法合规。
而对于华润的看似“呛声”,万科给出的回复是,此次与深圳地铁的合作仅为初步意向,不具法律约束力,在程序上无需经过董事会的审议。抛开双方对程序理解的不同,外界更感兴趣的是,华润选择此时“呛声”有何深意?而“万宝之争”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股东方博弈?
【点评】许维鸿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项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