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央行近两周释放出近两万亿流动性,降准预期有所降温。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张捷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降准和央行使用的这些货币工具之间有很大的差别。SLO、MLF等工具都是针对特定对象,要求其必须持有特定的资产作为保障。而逆回购虽然是公开市场的操作,但要求手上必须持有中国的国债或者央行发行的央票。至于降准,则是直接的货币宽松,不用任何资产。
张捷进一步分析,现在很多人在恶意做空人民币汇率,如果这时降准释放流动性,就等于支持了这种投机行为。在目前博弈的基础上,央行已经没有降准的余地了,但就其他各种货币工具而言,还有广阔的空间。“现在很多人说要降准,要么是不懂,没有看清形势,要么就是别有用心。另外,没有降准空间不代表没有降息的空间,在经济受到压力的时候,央行应当考虑降息。”张捷说。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雅坤)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接着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二位的新闻。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央行26日在公开市场进行4400亿逆回购操作,其中包括36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和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继续分别维持于2.60%和2.25%。最近一段时间,央行通过逆回购、SLO、MLF等方式对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并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公开数据显示,自1月15日开始至26日,央行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已经达19825亿元,接近两万亿。
专家表示,这次央行提供6000亿元以上的中期流动性,有替代降准作用的含义。目前之所以倾向于采用短中期流动性管理工具,是因为春节期间对流动性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节之后不少资金就会回笼。如果过度采用降准的措施,可能对短期利率造成过大的下行压力,不利于稳定资本流动和汇率。
【点评】张捷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王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