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2014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2大贸易融资货币、第5大支付货币、第6大外汇交易货币。而“一带一路”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合作开发、贸易投资往来等区域经济合作举措都离不开逐步国际化的人民币。“一带一路”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将擦出什么火花?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栏目时就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谭雅玲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应该是一个遥相呼应的搭配和组合,“一带一路”是一个长周期的大战略,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相结合,所以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相得益彰。她同时表示,由于人民币并没有实现自由可兑换,这样在一带一路的对外项目中,也存在一些短期的困难。“人家接受不接受我们、人民币回流可不可以、在第三方货币选择当中会不会有人民币,我觉得这些对人民币的挑战都是非常地大的,这也是‘一带一路’起步过程中要尽快消化解决的核心问题。”谭雅玲说。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教授陈平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治安全环境复杂多样,如果没有中国的政治与安全实力作为依托的话,人民币的信用将因为中国无力维护自身权益而受损。对此观点,谭雅玲表示,政治和安全的确很重要,但是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企业实力才是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最重要的核心要素。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要考虑到人民币的健全性和稳健性,所谓健全性要看市场的结构,而稳健性还是要有主见,“以德国为例,正因为当年德国的马克没有按照美国的要求去升值,在今天,德国经济在欧元区一支独大;而日本因为没有主见,顺从了对日元一次性升值的要求,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是我们值得参考的教训。”谭雅玲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贾玮)
(责任编辑:刘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