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FTA特别报道”录制现场。从左至右分别为特邀主持人韩国经济新闻社驻北京特派员金冬润、中国经济网主持人郭枞枞、韩国驻华使馆商务公参李镐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徐洪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中韩FTA微视频系列:
中国经济网1月2日北京讯(记者贾玮)FTA生效后,纳入中韩自贸协定框架的四家中韩产业园,是落实中韩自贸协定的重要平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徐洪才在做客中国经济网《中韩FTA特别报道》时表示,中韩产业园不仅为韩企提供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便利,也使得他们产生相互之间的协同效应。
徐洪才认为,在中韩产业园中集中搞相关的产业,会产生协同效应和产业的集聚效应,可以提高效益、控制成本,而且在出现纠纷可以更有利于行业组织解决问题。“中韩产业园本身靠近原材料地和市场所在地,加上中国的人力成本比较便宜,这些生产要素和它的技术管理资本相结合,就产生了它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自贸区框架下开展产业园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确定第一阶段将在中国山东省烟台市、江苏省盐城市和广东省与韩国的新万金项目地区开展产业园方面的合作。据了解,在中国的三家中韩产业园由于地理位置和开放环境不一样,产业布局也相应不同,比如广东产业园重点合作领域是尖端电子产业,盐城产业园是生物医学和医药产业,烟台产业园则是高端设备产业。
(责任编辑:谷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