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日报》报道,经国务院批准,新加坡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扩大至1000亿元。至此,13个国家和地区已获得RQFII试点资格,总投资额度超过1万亿元,其中11月份新增900亿元。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刘艳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随着进一步的开放,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接受人民币交易的条件,我们的战略部署意在有序引入境外长期资金,‘长期’二字是关键。长期资金进入到中国资本市场,不仅保证了稳定,还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未来的衔接奠定了非常好的局面。”
刘艳指出,过去一提到境外资金的进入,往往是快钱热钱,那是因为我们的金融体系包括人民币整个的格局在那时还不够开放,市场化程度不高。把金融大门打开之后,境外投资者都愿意跟中国签定RQFII,因为他们从根本上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另外受益的不光是境外资金,更重要的是在国内,包括资本市场。每当有人民币基金的出炉,A股市场上散户的反应都非常强烈和积极,这种态度有利于中国A股资本市场长期的资本走势。(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亚超)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接着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二位的新闻。
据《证券日报》报道,经国务院批准,新加坡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扩大至1000亿元。至此,13个国家和地区已获得RQFII试点资格,总投资额度超过1万亿元,其中11月份新增900亿元。
央行表示,扩大新加坡RQFII额度,是两国在金融领域深化合作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增加新加坡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扩大境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也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点评】刘艳
【追问】截至11月17日,沪港通已经正式开通一周年。不过有媒体统计发现,在正式交易的一年内,沪港通额度使用不足50%,而且“沪热港冷”的局面持续呈现。您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可对以后的深港通提供什么借鉴?
相关文章:
[我财经]崔书文:恢复市值配售好处多 股市震荡有失必有得(责任编辑: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