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题为《特别提款权(SDR)估值方法评估——初步考虑》的报告,建议推迟9个月再决定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首先报告高度评价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其次要给持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取款权的一些机构和个人一个缓冲期,所以建议到明年9月份再改变一揽子货币的组成。
“但是报告并没有推迟对人民币的评估程序。人民币还将在今年11月份,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程序,所以并没有对人民币有负面看法,甚至认为人民币进入一揽子货币提款权组织,比例要高于欧元英镑日元。”胡乃军说。
胡乃军认为,报告强调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而且从程序上来说,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揽子货币的障碍越来越小。因为要想进入一揽子组织,第一国家出口要占到很大的国际比例,第二货币可以在国际自由使用,现在人民币正在朝这个方向逐步发展。所以人民币进入所谓一揽子货币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 项佳丽)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首先,来看财经今榜的头条新闻。
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专项金融债将成为拉动地方基建投资的新工具。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某省发改委的专项建设债券工作实施方案披露,国开行、农发行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的90%给予贴息,国开行、农发行利用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
据悉,这批用于补充地方建设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建设债券的规模,总规模为3000亿。而此前外媒报道的万亿专项金融债,则可能要分批次,或在三年内完成。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政策“力度非常大”,其重点就在于相关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专项金融债所募集的专项建设基金可“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
【点评】胡乃军
【追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题为《特别提款权(SDR)估值方法评估——初步考虑》的报告,不仅探讨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操作层面影响,还建议推迟9个月再决定是否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对此,您认为推迟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刘津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