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国门,“高铁”似乎也成了中国形象的“新名片”。近日中俄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计划修建一条从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铁,里程将超过7千公里。对此,中国经济网评论员、《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崔书文在《我财经》节目中表示,中国高铁走出去分两块:一块是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我们已经走出去了,并且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另外一块就是高速动车组,但到今天为止,我们的高速动车组还没有走出去。“但现在从媒体报道来看,我们的高寒动车组在莫斯科的高铁建设当中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这次我们的动车组可能会真正地走出去,这是一个新的亮点。”(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沥慷)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首先,来看财经今榜的头条新闻。
【播报】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国门,“高铁”似乎也成了中国形象的“新名片”。据央视报道,从中泰达成“大米换高铁”意向,中国参与英国高铁建设,到前不久中方希望德方允许中企竞标高铁项目,再到中俄签署 “高铁合作备忘录”,中国高铁走出去,正在把这种经济上的优势转变成为一种外交的实力,并试图通过高铁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形象。据悉,这条从北京到莫斯科的高铁,里程将超过7千公里,全程最多只需要两天时间。
对此,国内分析人士指出,中俄在高铁建设、能源合作等方面合作空间巨大,伴随相关合作项目落实,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务实合作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深化。不过,在西方媒体看来,俄罗斯此举是通过加强和中国的合作,帮助自己熬过欧美制裁,与中国的多项合作有助于对冲制裁给俄经济带来的巨大损失。
【点评】崔书文
【追问】我们注意到,欧美轮番制裁已经引发了俄罗斯出现大量资本外逃,投资者纷纷减持卢布,尽管俄央行通过外汇干预,投入60亿美元,但最终仍未能阻止卢布的下跌势头。而正在这个时候,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您怎么看?这真的是帮俄罗斯解围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刘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