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报】网罗财经热点,聚焦消费话题,欢迎收看我财经。我是郭枞枞,大家也可以通过扫描屏幕右下方二维码,收看我们节目的精彩视频。以下是今天节目主要内容: 1、【导视】媒体调查称数万亿元住房公积金成为一些地方的“小金库”。稍后请评论员张捷带来分析点评。 【播报】综合十大财经网站,“财经今榜”第二到五位的新闻是: 2、【导视】因两起空难,马航或需支付超5亿元赔偿款,分析认为,马航或熬不过这一两年。 3、【导视】媒体报道称事业单位工资或上涨,“铁饭碗”将变“金饭碗”。 4、【导视】针对“三伏天送棉被”的质疑,红十字会回应表示,南方灾区温差大需要棉被。 5、【导视】3大运营商确认将关闭全国机场和火车站内的贵宾厅,每年将节省数千万元。 6、【导视】6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55城市房价环比下降,库存高企的局面能否因此得到缓解?爱财经稍后关注。 【播报】首先,来看财经今榜的头条新闻。 来自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6.47万亿元,缴存余额3.27万亿元。这些资金零散地分布在全国几百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从几亿到上千亿元不等。而如此庞大的资金,已经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经济参考报》报道说,最近,检察机关正在侦查一起有关某地公积金中心的案件,其营业部主任仅靠模仿前来贷款职工手迹的方式便轻松套取上千万元。而去年通报的吉林省通化市的公积金案,公积金中心原主任车世刚及部分下属更是违法挪用资金高达11亿多元。 公积金何以成了地方的“小金库”?数万亿元的公积金,到底谁在管理?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公积金的管理有点“四不像”:公积金中心不以赢利为目的,却掌管数以亿计的资金,采用的是属地监管模式,中央有关部委、省里对公积金则仅仅是政策方面的监督。 【点评】张捷 【播报】继续来看财经今榜第二位的新闻。 4个月内两次空难,对全世界来说称得上是双重悲剧,而对于已经处于连续亏损状态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来说,更是犹如雪上加霜。根据《蒙特利尔公约》计算得知,因为这两次空难,马航或将支付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损害赔偿款,而2011年到2013年,马航三年净亏损已经高达77.5亿元人民币,因此马航能否支付巨额赔偿值得关注。 一些分析师认为,即便短期内获得资金注入,这家国有航空企业依然要面对如何挽回消费者,如何重构品牌信誉等挑战,因此如果马来西亚政府不出手相救,马航可能挺不过这一两年。但此前马来西亚总理坦承,要拯救马航或许已经为时已晚,不排除马航宣布破产的可能。 【点评】张捷 【播报】继续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三位的新闻。 对于公务员涨工资的讨论声还没有平息,“事业单位涨工资”就又成为了热门话题。人民网报道说,7月初,《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正式公布,按照《条例》中的规定,事业单位要设立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与公务员工资改革中提出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全一致。根据中编办的数据显示,现在全国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为3153万人。也就是说,这些人涨工资或将成为必然,他们的“铁饭碗”将因此变成“金饭碗”。 不过,人社部的专家也指出,《条例》虽然规定了工资改革,但并不是说马上就涨,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研究和规划,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国家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工资改革,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点评】张捷 【播报】继续来看财经今榜第四位的新闻。 受超强台风“威马逊”影响,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区的几十万群众水电中断,等待救援。然而在灾区35度高温天气下,红十字会却调拨了几千条棉被和夹克衫,这一举动引发社会强烈质疑。中国新闻网报道说,目前中国红十字会已经作出回应,3500床棉被是应当地需求而调拨,绝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尽管现在是三伏天,但一些受灾山区早晚温差大、湿气重,仍然需要被褥。 红十字会还表示,舆论出现这些质疑,其实是对救灾知识的不了解,在夏季救援中,棉被是非常常见的救援物资。而一些灾民也纷纷表示,海南的晚上确实很凉,的确需要棉被御寒,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据了解,截止20号,台风“威马逊”共造成59个县市区、742.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65.5亿元,电力、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点评】张捷 【播报】接下来,来看榜单第五位的新闻。 “电信运营商将关闭机场贵宾厅”的传闻如今有了确切消息。我们来看《京华时报》的报道,文章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确认,将在10月1号前陆续关闭位于全国机场和火车站内的贵宾厅。但对于“银行、铁路局开设的贵宾厅也要关停”的消息,多家银行和铁路局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通知。 分析指出,三大运营商和各大银行的VIP贵宾区一旦退出,将影响铁路的多种经营收入。但业内人士透露,关闭贵宾厅一方面是为了遵守“八项规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控制企业成本,因为每家电信运营商每年用于维护机场、火车站贵宾厅的费用高达数千万元,关闭之后将节省不菲的费用,同时也符合国资委要求三大运营商大幅降低营销费用的要求。 【点评】张捷 【播报】财经视角解读新闻事件,欢迎收看“爱财经”。 【播报】继5月份房价出现调整之后,6月份的房价数据也因此备受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显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方面,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5个,持平的城市有7个,上涨的城市有8个。详细了解一下。 【小片】(55秒) 【播报】梳理数据可以发现,目前新房环比下跌的城市个数,已经从5月份的35个增加到了55个,而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则从5月的19个减少到8个。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楼市依然处于降温中,而且降温的趋势正在加速。那么目前房价下行的原因有哪些?房地产市场库存高企的局面会不会因此得到迅速缓解? 【点评】张捷 【播报】另外,有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楼市成交呈现量价增速双降的局面。局部成交量大幅下跌,零首付重出江湖,似乎都预示着楼市“调整期”已经基本确立,也就是说部分开发商“坐地生金”的时代已经终结。不过,目前仍有一些人抱着救市条件下楼市将触底反弹的想法,等待抄底捞金。那么这种想法现实吗?房价回归合理还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点评】张捷 【播报】从长远看,要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切实推进土地、财税、金融体制的改革,期待房价回归合理。 【播报】新闻热点,财经解读,以上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您也可以通过扫描屏幕右下方二维码,收看我们以往节目的精彩视频,再见。
(责任编辑: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