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口商大豆合同违约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业内人士表示,出现大豆违约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国在大豆方面缺乏定价话语权。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崔书文在谈及这个话题时也表示:“目前主要农产品的定价中心基本都在美国,我们的控制权、影响力还很弱小,基本上是受制于人的。这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大豆种植、经营,在成本上没有办法和别人竞争,这也是在农产品方面一个现实的困局。基础农产品,包括一些主要作物的种子,涉及到的是国家经济安全和粮食安全,未来我们需要高度的重视,采取一些办法,发展农产品的基础行业。”(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心源)
以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继续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三位的新闻。
近日,中国进口商大豆合同违约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经济参考报》消息,4月中旬,国内多家大豆进口商出现违约的消息突然传来:业内多家大豆进口商因无法从银行获得信用证,导致到港的大豆无钱支付,目前已有50万吨大豆合同违约,涉及金额3亿美元。然而,大豆进口商“违约潮”似乎才刚刚开始。有贸易商预计,6月份大豆过剩将更加严重,前期2、3月份过量订购的巴西大豆和美国大豆一起抵达中国港口,中国买家消化不良将更加严重。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出现大豆违约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国在大豆方面缺乏定价话语权。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却毫无讨价还价的权利,美国才是全球大豆名副其实的定价中心,而价格的剧烈波动最终将危及我国的食品产业安全。
【点评】崔书文
相关文章:
(责任编辑:刘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