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视频:朱绍良:十大观点力证《功甫帖》为真

2014-02-21 13:59 来源:CE.cn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视频:朱绍良:十大观点力证《功甫帖》为真

2014-02-21 13:59 来源:CE.cn

   

 
 

  著名古代书画鉴藏家朱绍良先生在苏轼《功甫帖》媒体见面会的发言。

 

    朱绍良:大家下午好!刚才几位专家和前辈都说得很好,我不侧面再批评上博了,只是说在学术方面提出一些问题来供媒体朋友们识读一下,我最简单的方法,最快的方法。

 

  刘益谦先生买的苏轼《功甫帖》,真迹在这儿,我要说的是中国古代书画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共发生过三次大的辩论,六十年代的《兰亭》辩论,当时以郭沫若为首和以高二适为首,正反相反进行辩论,毛泽东主席两次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当时也没有闹出个结果,说明古代书画的真伪是可以大家来商榷的。

 

  第二次是在美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的《溪岸图》争论,两幅对比,发现的原作,复原成的结果。高居翰先生提出了一个观点:《溪岸图》是张大千和徐悲鸿作的这个观点一出来非常哗然,《溪岸图》曾经的拥有者是王己千先生,两位先生都过世了,高居翰先生刚刚过世,我们在这里,为什么今天特意要强调这一点,在《溪岸图》争论之后大都会博物馆就做了一次科学测试,结果高居翰先生认为我输了,他主动地向王己千先生说:“对不起先生,我错了。”可见这么一个人、一个外国人对待中国文化他是执着的,虽然他说的不对,方法不对,但是他错了,知错必改,我也希望上博的三位研究员看完今天的讲座、现场测试,也能够像高居翰先生学习,知错必改。

 

  《功甫帖》是宣纸本、二行、九字,最早著录是清初的安仪周的《墨缘汇观》等等。最主要强调苏轼与郭功甫也就是《功甫帖》的主人他们的交往非常深,我仔细查了一下《苏东坡全集》发现他给郭功甫的诗11首,全集非常少,没有一个人有这么多,包括他的弟弟苏子游也没有这么多。黄庭坚《山谷文集》特别强调苏轼在郭功甫家作竹,李之仪也记载在郭功甫的家里作《古木怪石图》,当然这个是遐想,日本曾经也有一幅《古木怪石图》,希望大家能够发掘。

 

  郭功甫不是一般的人,跟随王安石,因为王安石说青描法,成为反对派,就被发配到汀州,1081年发配到汀州,刚才我们所谈到的就是傅氏的后代定居在福建的莆田,完全有这个可能性得到这个东西,当然现在没有证据,只能说是推论。他的品级是什么?奉议郎,记载在宋《宋绘要辑稿》。

 

  上博三位研究员挑起《功甫帖》的争论,开是是在媒体上,后来又在《文物报》上,主要的观点是法帖中双钩,刚才大家已经演示了。

 

  钟银兰先生、单国霖先生、凌利中先生;刘益谦先生和程寿康先生的照片。

 

  上博研究员主要观点:我是从谢稚柳先生书画鉴定集找到双钩廓填的根据,可见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连他们自己祖师爷的法宝都没有认真去读,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有没有从拓本还原成墨迹本的?也有,北京故宫的《裴将军帖》确实是从拓本还原成墨迹本,但是徐邦达先生给他断定这是伪作。凌利中强调的石花、斑点根本不可能反映到墨迹上,所以一眼看出这是假的。

 

  其二:明代鉴赏家项元汴的收藏印不可能不盖在《功甫帖》本幅上,这种先例有很多,张伯英收藏王羲之的《此事帖》,普林斯顿大学的王羲之的《行穰帖》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等都没有项氏收藏印。

 

  北京故宫刚刚入藏的《出师颂》也没有项氏收藏印,他们把矛盾的普遍性置于特殊性之上,不符合一个研究人员的科学态度。

 

  其三:翁方纲的书法墨迹和《复出斋文集》有出入,翁字是瘦长不应这般略显扁方。可见上博研究员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上博藏苏轼《六君子图》和翁方纲的题跋也对不上,还有欧阳修的作品也是和翁方纲的题跋也是对不上的。

 

  其四:张葱玉先生在日记里介绍这个东西他没有看过原作,陆先生和肖老师都介绍了,我想强调一点他们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单国霖先生变成一个顿号,实际上应该是一个逗号,一个顿号、一个逗号把整个上下文的意思全都颠倒了。徐邦达先生确实是看过这件东西,肖老师也说了,他曾经说过没见过的东西他不敢下断语。

 

  下一个观点他们强调《功甫帖》的墨迹和苏轼风格不符,认为是侧锋为主,线条枯燥。谢稚柳先生引用苏东坡书法就是以侧锋入笔,不是谢稚柳先生说的,这是苏门学子黄庭坚说的清楚地记载在《黄山谷文集》里。

 

  单国霖先生认为整个这些字都很流畅,但是有些字出现了个别的缺陷,如果说要是把苏轼的每一个字逐字地来比较《功甫帖》还算一个很好的作品呢,我们再看一看《覆盆子帖》、《归院帖》、《归安帖》看起来和《功甫帖》相比有多差,《功甫帖》还不错,如果要刻舟求剑地吹毛求疵是不行的,我们要看整个作品的整体。

 

  苏轼的两幅字进行比较,很典型就是苏轼的书风,《祭黄几道文》、《归安帖》、《赤壁赋》进行比较。

 

  谢稚柳先生《书画鉴定》,谢稚柳先生的像,上博研究员应该好好读一本书,对他们很有用。

 

  第七个观点义阳世家的问题,刚才介绍的比较多,我不说太多。义阳世家作为《功甫帖》上面一个很有力的证据,至少是早于南宋以前,我们现在所看到凡是义阳世家收藏的作品没有一件是南宋的,全部都是北宋以前的,但是再好好想一想没有一件是南宋的都是北宋以前的,所以《功甫帖》它也应该是属于北宋的。

 

  他们也质疑一点为什么《功甫帖》安仪周以前六百年没有任何记载,我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北京故宫的《听琴图》和马麟的《层叠冰俏图》未见历代著录,但是镇馆之宝。

 

  “轼”字右侧半印与“别”字左下方半印,有识之士希望大家一块来研究。

 

  徐铉的《似诚帖》,黄庭坚的《婴香帖》。

 

  第八点,油笺本是《功甫帖》的作伪母本。我当时考证是从潘先生的《中国古代造纸史》得出的结论,有虫吃现象他们就说是伪作,现在看到古书画有很多虫吃的作品大多是很久远的东西,赵总那儿拍的《局事多瑕帖》,是一种虫子咬的,另外国家图书馆《文苑英华》是一种虫子,吃下去的痕迹是垂直的,《功甫帖》也是上边很多圆点,这个东西在北方,韩先生是《苏米册合册》有很多虫吃痕。

 

  《局事多瑕帖》虫吃痕是弥漫形的。《文苑英华》仍然可以看到虫吃痕。

 

  第九个问题:纸张问题。苏轼用纸的问题,我再补充一下,“褚皮纸”叫“国纸”,在长安附近,入宋以后到徽州地区,当时苏、黄、米、菜四大家都喜欢用皮纸,皮纸的特点就是容易形成飞白,这是我们现在其他的煮纸、桑皮纸所不能做到的。

 

  李建中的《贵宅帖》、苏轼的《新岁未获》、宋徽宗的《夏日帖》,有人质疑这个纸是罗文纸是概念错误造成纸有一个连抄纸的工具,南宋以后是丝网或者是铜丝编的抄纸工具,北宋以前统统用竹子做的抄纸面,罗文纸抄出来之后变成刚才所的书写之后出现的墨断的痕迹,但是竹抄纸工具所抄出来的纸没有这个现象。都记载在《中国造纸史》上。

 

  第十个观点,他们说道光四年到同治四年许汉卿的都是伪。单国霖先生质疑项子京的印都是不符的,我说他们是相符的,蔡襄等,还有苏轼的《覆盆子帖》都是一样的。

 

  最后再此对钟银兰老师、单国霖老师对他们长期服务于中国古代书画研究表示感谢,在我曾经行文的过程中对他们有冒犯的地方表现歉意,我的结论很简单,这个东西不是双钩廓填,苏轼的书法风格是符合黄庭坚所记载的;安仪周收藏的《墨缘汇观》里求著录的这件东西,张葱玉、徐邦达是见过原件的,《功甫帖》完全符合北宋用纸最后就是图籍和义阳世家。谢谢!

 

(责任编辑:郝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