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中巴考古学者共当“犍陀罗守护人”

2025-11-04 09: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中巴考古学者共当“犍陀罗守护人”

2025-11-04 09: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以下简称“开普省”)白沙瓦博物馆的砖拱大厅里,10多名巴基斯坦少年三两成群,面对展厅里的石刻席地而坐。在中国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认真观察、思考,用画笔在纸上描绘眼前的展品。

他们正在参加的是由开普省考古与博物馆管理局与中国考古学者志愿者团队共同发起的“犍陀罗守护人”遗迹保护教育课。“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开普省考古与博物馆管理局局长阿卜杜勒·萨马德说。

犍陀罗艺术诞生于公元1世纪至3世纪的贵霜王朝时期,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典型代表,对理解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犍陀罗文物、考古遗迹集中的核心地区,开普省是研究犍陀罗艺术的富矿。近年来,随着中巴两国在文博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中国考古学者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2023年,173件巴基斯坦文物来到中国,与故宫博物院馆藏的30件文物一起,组成了中国迄今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这是一场非常‘破圈’的展览,很多中国观众第一次了解到巴基斯坦的犍陀罗艺术,他们的热情和兴趣让我们惊叹。”萨马德说,这次展览拉近了中国观众与巴基斯坦历史文化的距离,也体现了两国间的文博合作对文明交流互鉴的巨大促进作用。

“巴中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两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合作令人鼓舞。通过与中国的大学和博物馆合作,巴基斯坦考古工作者可以学到很多先进经验和技术。”萨马德说,近几年,巴基斯坦学者有更多机会访问中国,探访敦煌莫高窟、重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地,同时向中国学者介绍巴基斯坦考古学界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中国同行密切交流,给巴基斯坦考古文博工作带来了很多启发。”

开普省考古遗迹数量多、分布广,许多遗迹位置偏远、地形复杂,开展管理和保护工作存在困难。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巴两国考古工作者正共同努力,“犍陀罗守护人”项目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两国志愿者与考古遗迹附近的村民互动交流,并针对当地年轻人群体举办各类活动,通过讲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让当地民众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提高保护历史遗迹的意识。“越来越多民众开始认识到保护历史遗迹也是在保护珍贵的资源。”萨马德说。

萨马德还积极推动巴中考古学家合作,从中国引入文物保护新技术。“中国在石窟寺遗址、地面石构建筑保护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拥有亚洲一流的团队和技术,可以弥补巴基斯坦在遗址修复、监测维护等方面的经验不足。”在中国团队的帮助下,开普省文保队伍已初具规模,文保技术也得到了提升。“我们还启动了对白沙瓦博物馆、斯瓦特博物馆等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三维扫描数字建模工作,希望通过这项工作让更多人感受犍陀罗艺术的魅力。”萨马德表示。

萨马德期待两国在文博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巴中民众对彼此国家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文博工作,我们努力创造更多机会,为民众带来更精彩的文明交流体验。”(记者 程是颉)

(责任编辑: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