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8日报道 巴基斯坦《国民报》10月25日刊登题为《多极世界的崛起》的文章,作者是阿提夫·马哈茂德。全文摘编如下:
国际体系正在从单极格局转变为一个更加复杂的状态,多个力量中心在政治上发挥各自的作用。事实上,单极体系已不复存在,国际上出现多极格局。
地缘“对冲”渐成趋势
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一转变最明显的信号之一是,金砖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合计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40%,超过了七国集团。除了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外,它们还能够利用自身在架构、规则和贸易条款方面的影响力。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并正在全球产生连锁反应。
谈到外交和战略,用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的定义来说,当今世界显然正处于“多极化”之中。这些国际场景中关系的本质使得联盟变得不稳定。在国际关系博弈中被划分为次要角色的国家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摇摆国家。还有这样一个现象,即作为北约成员国的土耳其公然违背美国的外交政策。从本质上说,它要么与西方结盟,要么与东方结盟。
在这种新兴秩序中,主导力量强加自身意志、其他国家只能顺应的旧模式正在瓦解。当今地缘政治格局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对冲”。许多国家正在同时与多个极点结盟,而不是效忠单一大国。对非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来说,现在已不再是东方对西方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
但随着权力的碎片化,凝聚力也随之消亡。多极化带来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军事和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治理模式上。与冷战时期两种体系在意识形态上针锋相对不同,当今这个时代更加多元,也更加混乱。没有共同的秩序蓝图。
然而,这种局面带来很大危险。在国际关系史上,我们已经看到,与两极和单极国际体系相比,当两个以上实力相对均衡的国家都雄心勃勃地想要控制某个地区或世界时,那就意味着犯错的可能性更高。
《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反映了这种不安情绪。近四分之一的受访全球风险专家认为武装冲突是今年的最大威胁。日益加剧的碎片化带来的经济后果也正在显现。根据2023年的一项研究,地缘政治上结盟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正在增长,而竞争对手之间的贸易正在下降。这表明碎片化不再是理论上的,而是实质性的。1995年至2020年间,由于地缘政治距离,贸易流量下降约七个百分点。基于意识形态重新划分供应链可能会导致全球经济碎片化和效率低下,并出现冗余的平行系统。
然而,在当今的动荡局面中,如果能够成功利用多极化,它本身也蕴含着机遇。或许,多个重心的存在意味着一个具有更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的世界将会出现。多极化提醒我们,需要以更适应当今世界的方式重新设计全球治理。早就该进行深刻的变革了。
制定战略必须谨慎
对于在这种新变化的环境中运作的国家来说,制定战略时必须保持谨慎。
首先,它们需要多元化的伙伴关系,因为如果它们在政治、能源、安全甚至数据方面仅依赖单一来源,将面临诸多风险。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让各国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它们的关键依赖受到阻碍,将会发生什么。
其次,要提升战略情报能力。虽然大国仍然至关重要,但区域参与者也同样重要。了解区域参与者的政治立场和抱负对于理解国际事务至关重要。
再次,推动国际机构改革。改革与否事关存亡。赋予传统强国过度权力的金融体系将面临新兴替代支付体系的挑战。
最后,要加强韧性建设,不仅在军事或经济领域,在社会和技术领域也是如此。能够抵御冲击、调整政策并协调联盟的国家将会蓬勃发展。多极体系并非发生混乱的理由。相反,它可以成为一个多元化参与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原则是可以协商的,而不是由某些强国强加于他国。在相互依赖才能共同生存的领域,较小的国家需要采取主动。
多极世界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秩序的终结,而是意味着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秩序的终结。我们所熟悉的、主要以战后美国领导形象为蓝本构建的体系,正在人口结构变化、经济转型和政治觉醒的压力下逐渐瓦解。一个新的体系正在一点一点地形成。
这一转变将考验制度、意识形态和各种假设。更多国家将拥有更多话语权,并塑造未来。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承认这一点才是一切的开始。要顺利渡过这一关,我们需要运用更多智慧,而非本能。(编译/王笛青)
(责任编辑: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