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2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20日报道,随着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欧洲已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前沿阵地。
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安途、元戎启行以及百度的萝卜快跑等初创企业,正在欧洲多座城市开发测试项目、发展合作关系。
起初,这只是一场在国内进行的、旨在超越“出行新方式”公司和巡航自动化公司等美国公司的竞赛。如今,它已演变为一场跨越大陆的较量。
中国将发展重心转向欧洲,既源于机遇,也出于必然。在美国对中国人工智能及数据驱动技术实施多年限制后,欧洲市场成为一个替代方案,那里的监管体系更分散且对创新持友好态度。
欧盟委员会计划到2030年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应用。与此同时,汉堡、哥德堡等欧洲城市已建成专门的智能驾驶示范区。
除经济层面外,在欧洲市场扩张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欧洲的汽车生态系统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技术合作契机,更有助于中国在未来出行标准的制定中确立话语权。
过去两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在欧洲的布局呈加速扩张态势。小马智行在卢森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与测试基地。这样的扩张策略与比亚迪、蔚来等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以欧洲为跳板进军全球市场的战略十分相似。
在美国收紧出口管制等背景下,中国正在通过民用技术扩大自身影响力。中国企业在融入欧洲创新集群的过程中,输出的不仅是汽车,更包括治理模式与数据架构。
这是一种“驾驶外交”,通过这种方式建立全球影响力,依靠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那些为未来经济提供动力的技术标准。
欧洲之所以愿意接纳这些测试项目,既是出于经济需求,也是出于政治务实考量。欧洲城市将自动化视为振兴产业、减少碳足迹的途径,而中国的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具备成本竞争力的成熟解决方案。(编译/王栋栋)
(责任编辑: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