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坚信,五十多岁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在年龄增长的同时能否活得精彩充实。
我出版过一本《成人的学习法》,一度成为畅销书。自那以后,我每年都有幸出版多部作品。我还恰巧是一名专注于老年精神诊疗的医生,在这一领域工作了三十多年。这个职业让我更加坚信:我宁可成为一个“健康的宅男”,也不愿碌碌无为地老去,变成“无精打采的老人”。因此,我平时并不克制饮食,获得的收入也没有存起来,而是用以享受美食与红酒,这也带给我许多意外的邂逅。
2004年,我参加了一场昂贵的红酒品鉴会,尽管一个晚上100万日元的价格令当时的我钱包一紧,但我却品尝到了在国外也难得一见的红酒,还结识了我的红酒导师和美国顶尖的红酒商——如今我仍会向他购买陈年红酒。最难得的是,我遇见了法国抗衰老预防医学的权威克劳德·萧夏(Claude Chauchard),后来他成为了我的导师。
借此机会,我结识了作家林真理子以及作曲家三枝成彰、秋元康等人。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重新燃起了17岁时想要成为电影导演的梦想,终于在47岁拍摄了人生第一部电影,并在摩纳哥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无论什么年纪,我们都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积极的心态能够让一个人保持年轻。
北京日报电子报8月29日第10版网页截屏(部分)
在与众多患有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的老年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刻理解了衰老的种种“真相”。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与心理之间的联系会愈发紧密。我本就有意识地学习内科知识,加之年过半百后,亲身经历了身体的诸多变化后,更常将患者的状况与自身的衰老过程联系起来思考。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有了一个重要发现——这也是我将在本书中重点介绍的内容:许多被大众奉为医学常识的观点,其实存在谬误。
例如,人们常说瘦一些更健康。然而事实是,略微丰满的人往往更有活力、更显年轻;胆固醇水平也是稍高一些更有益。此外,我还深刻意识到,如果不做好抗衰老的准备,人就真的可能变得形容枯槁。
遗憾的是,在我接触过的患有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的老年患者中,大多数人拼搏了一辈子,却没有做好迎接衰老的准备。
这或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对于活在当下的我来说,同样是一种警示,让我这个中年男人开始思考如何预防衰老、迎接晚年。当人们讨论如何为老年生活做准备时,往往更关注金钱和健康问题,但我们也不该忘记,还有像吉永小百合、塔摩利那样的人。他们不仅外表年轻,生活也充满活力。
前文中已经提到,我本人也是如此,47岁才开始从事梦想中的导演工作。虽然有幸获奖,但我知道自己距离期望还有很大差距。然而我依然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就能保持年轻。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导演新藤兼人那样,晚年过得充实而精彩——98岁还能坚持拍摄,99岁时还有新电影上映。
我十分尊敬的三枝成彰先生同样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已年过八旬。记得他在和我相仿的年纪才开始登台演歌剧,每次谈起这段经历,他总笑着说,自己过去常被人喊“老师”,如今却为了筹款四处求人,从有钱人变成了穷光蛋。“不过,也正因如此,我才能结识到那些此前没有接触过的人。”这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自从拍电影以来,我也向很多人低过头,不再像过去那样富有,但我的内心十分满足。对我来说,三枝先生不仅是医学样本,更是成功的典范。
也正因为对这些生命状态有所触动,我最终选择了“思秋期”一词来展开论述。
“思秋期”大致对应于我们常说的更年期。在这一时期,人体内的激素平衡会发生改变。随着男性体内雄性激素、女性体内雌性激素水平的下降,人的性别特征会趋于中性,继而从中年阶段过渡到老年。
更年期可能会伴随着各种症状,如果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就被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并非每个人都会确诊更年期综合征,但所有人都要经历更年期,当然也包括男性。此外,由于这一时期大脑额叶开始老化,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也会逐渐减少。
在“思秋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都会经历巨大的变化。如果处理不当,这一时期的适应难度可能会超过青春期。如果在这时不加思考,衰老就可能会无情地降临,人也会失去性别特征。换言之,“思秋期”是决定一个人后半生的转折点。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开始向前文提到的酒会上结识的萧夏博士学习,并成立了一家抗衰老诊所,不断进行各种抗衰老实践。
不论是衰老还是“思秋期”,都存在个体差异,我的建议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假如有一两项与你的情况相符,能给你带来帮助,就再好不过了。我相信,未雨绸缪总比毫无准备地迎接“思秋期”要好得多。
(作者和田秀树,日本老年精神科专科医生)
(责任编辑:孟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