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段敏夫
清晨的巴格达阳光和煦。市郊的振华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石油”)东巴油田中心处理站内,一只中国产防爆智能机器狗正开启一天的巡检工作。
它“熟记”厂区内每一条道路,步态轻盈有力,面对坡道、碎石路和管线交错的复杂地形能迅捷反应、沉稳前行,有条不紊地在油气处理装置区穿行巡检。
今年3月,振华石油在伊拉克东巴油田首次部署中国产防爆智能机器狗,逐步取代人工开展精确化巡检作业,以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助力伊拉克打造“智慧油田”。
“机器狗个头不大,功能可不少。”东巴油田数智油田部负责人程果告诉记者,这款机器狗采用先进的防爆技术,能够在油田特殊环境安全平稳运行。它还集成图像识别、红外监测、有害气体检测等多种功能,能够精准读取设备运行状态,分析潜在安全隐患,有效提升巡检规范化、智能化水平,保障数据采集的标准性和可追溯性。
除了科技感十足的机器狗,东巴油田的数智化建设还有更多:振华石油依托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构建智能单井运行辅助系统,实现油田生产运行智能化诊断;基于数据采集回传系统,搭建了集成油田产量、原油外输、油层开发、钻井动态等核心信息的数智化驾驶舱,有效提升油田管理效率。
“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伊拉克资源优势结合,为推动当地能源产业现代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东巴油田工程师哈里斯·阿扎维告诉记者。
中伊共建“智慧油田”受到伊拉克各界广泛关注。伊中部石油公司总经理穆罕默德·亚辛表示,中国数智化技术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对提高伊拉克油气开发效率、推动能源产业优化升级意义重大。
历史上,伊拉克能源开发曾与西方殖民掠夺紧密关联。20世纪中叶伊拉克共和国成立后,西方能源巨头在与伊拉克的合作中垄断了核心技术,导致伊拉克虽坐拥大量石油资源,本土的能源及附属产业发展却长期滞后。
“伊拉克就像一头驮着金子却在啃食荆棘的骆驼。”回忆起那段历史,耄耋之年的退休石油工人侯赛因·阿里·赛义德满是无奈。如今,中伊携手共建“智慧油田”的务实合作让侯赛因感慨万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伊双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广泛开展能源合作,来自中国的能源开发技术和油田管理经验为伊拉克能源产业发展变革带来中国方案。
东巴油田里,机器狗穿梭巡检时的“哒哒”脚步声清脆有力。这既是中国技术在伊拉克能源领域的新脉动,也凝聚着两国石油行业从业者以科技促发展、以合作求共赢的初心与共识。
(责任编辑: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