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卢拉时隔两年再访华,中拉论坛十周年开盛会
中国主场外交切入“拉美时刻”

2025-05-13 09:11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卢拉时隔两年再访华,中拉论坛十周年开盛会
中国主场外交切入“拉美时刻”

2025-05-13 09:11 来源:解放日报

本周,中国主场外交进入“拉美时刻”。

巴西总统卢拉正在展开任内第二次访华之旅,中拉论坛时值运行十周年之际将举行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中国、巴西两国元首将联袂出席。

这是东西半球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再度握手,将有哪些看点和亮点?

4月1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举办的“国际中文日”庆祝活动上,学生们体验中文书法。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 摄

契合新定位

上周末,结束访问俄罗斯后,卢拉没有停下脚步,而是一路向东,于10日晚飞抵北京,开启第三个总统任期内的第二次对华国事访问。

根据官方日程,卢拉在华正式行程从12日开始,13日将出席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整个国事访问将于14日结束。

据巴西外交部介绍,卢拉总统访华期间,预计将与中方签署至少16项双边协议,并推进32项协议的谈判进程。

近年来,中国和巴西两国高层密切互动,双边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前年,卢拉三任巴西总统后应邀访华;去年,两国建交5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如今,卢拉又到访中国,既是叙旧,也是“回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拉美学会常务理事王友明表示,卢拉此次访华可从双边关系、国际形势以及节点契机三重背景透视。

从双边关系看,去年习主席访巴,将中巴关系提升至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说明两国政治互信、人文交流和经济往来都达到很高水平。两国高层互动频繁与这一定位相契合。

还有分析指出,今年是中巴携手打造下一个“黄金50年”的开局之年,两国领导人将为下一阶段双边关系发展作出战略指引,推动关系迈上新台阶。

从国际形势看,美国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强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冲击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方面,中巴两国具有共识。面对关税挑战,巴西有和中国加快发展战略对接的潜在需求。

从节点契机看,今年是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中拉整体合作进入新阶段,成为卢拉访华的重要契机。

将有好消息

谈及卢拉此访议题和预期成果,王友明认为看点、亮点纷呈。

深化经贸合作、吸引更多投资无疑是优先议程。

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巴西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巴西重要投资来源国。

王友明预计,经贸合作将重点着墨基建、农业和新兴领域。

基建领域,巴西格外注重吸引基础设施投资,尤其是在港口、铁路方面。

其中,两洋铁路项目备受瞩目。

据参考消息报道,巴西规划部长特贝特透露,巴西将与中国讨论修建一条将巴西东海岸与秘鲁钱凯港连接起来的铁路。铁路总长约5000公里,预计需要5年到8年才能建成。特贝特希望卢拉总统此访能带来好消息。

“如果两洋铁路项目落地,将是世界交通史、中拉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王友明说,它将大大降低中拉之间的贸易成本和时间,助推沿线地区农产品和矿产出口,为中拉合作带来巨大利好。卢拉此访可能使两洋铁路的可行性研究得到提速。

农业领域,卢拉料借此次访华,进一步扩大大豆、牛肉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新兴产业领域,预计将扩大与加深人工智能(AI)与航空航天两大领域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中巴企业家大会有400多名企业家出席,潜在合作项目多达400余项,可谓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经贸合作”,王友明说。

双方不仅关注经贸务实合作,多边议程以及地区、国际热点也将是重要话题。

巴西今年将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

王友明指出,中巴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诉求,如改变经济体量与话语权失衡状态,实现全球治理再平衡。两国在包括金砖在内的多边机制领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共同维护全球南方国家利益,携手推动建立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

中拉再聚首

除了对华国事访问,卢拉此行另一项重头戏是出席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这是时隔三年多中拉双方再度聚首。

据中国外交部介绍,本次会议主题为“共商发展振兴 共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将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议还将通过多份成果文件,包括《北京宣言》和未来三年共同行动计划,涉及双方在科技创新、经贸投资、人工智能、金融、基础设施、农业粮食、工业和信息化、能源矿产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领域合作具体举措。

中拉论坛创立于2014年7月,并于2015年1月在北京举行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中拉论坛正式启动。十年来,论坛已成为中拉整体合作的主渠道。

舆论认为,今年适逢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本次会议将绘制中拉关系未来三年合作路线图,为中拉“跨半球”交往注入新动能。

王友明表示,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召开至今,一般惯例是领导人致辞,两国元首双双出席而且中国领导人还要发表重要讲话的场面并不多见。

“这说明部长级会议虽然不是峰会,但是规格很高,成果和效应也毫不逊色于峰会,两国元首出席或许预示论坛升级为峰会机制为时不远。”

品读外交部“剧透”的会议成果,王友明捕捉到两大亮点。

其一,呈现中拉整体合作和双边合作齐头并进、投资和贸易两轮齐驱、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双翼齐飞的态势。

其二,未来合作规划契合全球产供链新变化、中拉合作新形势,尤其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趋势,将绿色经济和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打造为中拉合作新亮点。

“未来,需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把中拉论坛下一个十年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王友明说。他同时提醒不能忽视美国因素对中拉关系的影响。对于中拉关系走近,特朗普政府的“舒适度”正在递减,并会采取一些干预措施。美国应认识到拉美不是“后院”,也不是中美竞技场,而是合作共赢的桥梁。

本报记者 廖勤


(责任编辑:孟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