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牛津大学图书馆访记

2025-04-15 15:19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牛津大学图书馆访记

2025-04-15 15:19 来源:北京日报

  2025年3月举办的伦敦书展,据统计有一千多个展位、三万余人出席,我有幸应邀莅席。

  在11日书展开幕当天,我先出席了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中国传统文化绽放伦敦书展”的文化对话,又出席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版1000种首发式暨学术对谈,并向剑桥大学捐赠我的学术著作: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阎崇年史学论集》(五卷本)、华文出版社出版的《阎崇年文集》(二十六卷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都北京》(英文版)。

资料图片:4月15日牛津大学网站首页截屏(部分)

  13日下午,我受邀访问牛津大学图书馆。牛津大学位于伦敦西北的牛津市,距我们在伦敦下榻的宾馆约两小时车程。

  牛津大学得名于所在地牛津市,而牛津市得名于一个古代牛群涉水而过的传说。牛津,英语作Oxford,其中,“Ox”意思是牛,“ford”意思是渡口(津),所以汉语译其名作“牛津”。牛津大学位于泰晤士河谷地,成立于1096年(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已有929年历史,是英语国家成立最早的一所大学。牛津大学是现代大学的重要基石,学校开创的学院制和导师制影响了全世界的近代大学。大学的万灵学院有建筑风格独特的双塔楼,被后人称为“象牙塔”,据说这就是大学代称的来历。

  这是一所公立的综合性、研究型的世界著名大学,有39个学院,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与牛津市完全融合为一体。校友中不乏英俊之才,据说,英国58位首相中有30位毕业于该校,校友中涌现出11位国王、19位国家总统、7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总馆下辖104个分馆,其建筑古典、规模庞大,拥有巨大的地下藏书库。为了方便书籍搬运,图书馆安置了运书轨道和电梯。每一座图书馆都是一组古典式建筑楼群,风格各异,古朴高雅。馆长苏诺博士,曾留学北京师范大学,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

  苏诺馆长在会议室接待我们。他先对我们一行参访牛津大学图书馆并捐赠学术著作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阎崇年先生的著作有三分之二在我们图书馆已有收藏,所以虽然从未谋面,但是我们对阎先生的著作比较熟悉,知道您是一位著作等身、卓有成就的中国历史学家。今天阎先生亲自到访我馆,并且赠送自己的文集,我们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我翻开赠书扉页上的签名展示给苏诺馆长,他笑着说:这个字写得太漂亮了,非常感谢!苏诺馆长把受赠的著作整齐地摆放在案子上,跟我们合影留念。接着,我向苏诺馆长赠送农历蛇年贺岁题字“舍得”,并合影留念。

  苏诺馆长说:我今天也为阎教授准备了一件礼物。说着就拿出一本线装书展示给我们。他接着说:这本书是我们馆收藏的第一本中文图书,是一函明万历福河陈心斋刻本《四书》。当然,这是一件复制品,是我们在中国安徽泾县定制的复制品,作为本馆对外交流的重要礼品。苏诺馆长详细介绍了这本古籍之流传有序,还在其赠书的扉页写下感言,也签名留念。

  苏诺馆长介绍:我们馆有很多入藏的中文图书,是20世纪初由一位英国绅士捐赠的。他在英国是一个有劣迹的人,到中国生活了很多年,最后捐给本馆三万册中文图书,其中有的书上盖有“国子监”印章。关于这位绅士,英国有人写了他的传记,但是对他在中国的几十年,没有人写,是个空白。我很想就此做研究,弄清他这三万册图书的来历。我表示,可以帮助他查找有关资料。

  苏诺馆长接着介绍:第一位来馆为中文书籍编目的,是中国青年沈福宗,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来伦敦,当时的馆长把他请来,为馆藏170本中文图书编目。沈福宗在这里待了七个星期,是第一位懂中文的馆员。可惜他在回去的船上得了传染病故去。

  随后,苏诺馆长陪同我们参观藏书楼、读者阅览楼及其珍藏的琳琅满目的典籍。苏诺馆长表示,要以此为新的开始,加强英中文化交流,增进学人之间的友谊。

  我们踩着有近千年历史的石子路,在一栋栋哥特式建筑中,感受千年以来学子们在此静谧环境中,怀着对知识的尊敬,恪守对学术的严谨,专心丰盈自我,放飞创新思想——真正读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心灵连接心灵,星光闪耀星光。

  此前,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我的著作或主编的书共二十九种,其中关于满学著作达十八种。这反映出该图书馆在选书时,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都受到关注与重视。

  阎崇年


(责任编辑:孟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