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伊拉克库区里的“中国范儿”

2025-03-30 09:19 来源:新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伊拉克库区里的“中国范儿”

2025-03-30 09:19 来源:新华网

  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自治区(库区)首府埃尔比勒的一家购物中心,即将迎来新婚之喜的亚西尔在小米智慧家居体验区精心挑选。智能电视、空气炸锅、无线洗地机、电动滑板车……亚西尔一一询问。

  三年前,亚西尔的一位中国朋友送他一部中国智能手机,他从此便与中国“智造”结缘,将自己的智能手环、耳机、家居摄像头和电饭煲陆续换为中国品牌,他逐渐习惯智慧家居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以前很难想象通过手机应用就能远程轻松控制家居设备,现在只需下班前在手机上轻轻一按,到家即可享用热气腾腾的米饭。”亚西尔说。

  近年来,“智慧生活”理念持续出海落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智慧家居产品进入库区市场,获得当地民众青睐。“中国产品让我切身感受到技术创新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改变。这些产品提供的不仅是更便利的用户体验,还有更时尚的生活方式。”亚西尔说,他的婚房里一定少不了“中国智造”。

  在埃尔比勒,中国元素随处可见。用当地民众的话说,这叫“中国范儿”。除了智能家居产品,捷途、吉利、长安、长城、广汽等中国汽车品牌也备受认可,拥有较高保有量。“五年前,如果你问我该买什么品牌的车,我可能会推荐日韩品牌。现在,我更倾向于中国品牌。”出租车司机萨阿德说,自己不少亲友近几年都开上了中国车。

  记者在一个中国汽车品牌的专营店里看到,前来询价、试驾的顾客络绎不绝,对汽车性能和外观内饰交口称赞。这个中国品牌在伊拉克分支的副总经理努尔告诉记者,他们去年在库区销量接近4600台,俊朗的造型、科技含量满满的配置以及不断完善的售后和供应链,是这个品牌“圈粉”库区消费者的重要原因。“这也反映出中国汽车品牌在库区和伊拉克的接受度不断提升。”

  来到库区,总会有人不时用中文上前问好,“你好”“中国”不绝于耳。走进萨拉赫丁大学语言学院,不时听到从中文课堂里传出的琅琅书声。2019年,萨拉赫丁大学设立中文系,成为伊拉克首家中文学历教育机构,已累计招生近百人,目前由郭艳红等三名中方公派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在郭艳红看来,中文教学为中伊两大文明古国搭建了交流互鉴的桥梁。让她倍感欣慰的是,在大学生就业普遍承压的伊拉克,中文系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还有多名毕业生获得奖学金前往中国研修深造。

  中国驻埃尔比勒总领事刘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库区掀起“中文热”,萨拉赫丁大学中文系今年有望在招生规模和中方师资配备方面实现新突破,“期待更多库区学子通过学习中文成为中伊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这里,同样深受喜爱的还有“中国味道”。去年刚刚进驻库区的一家中国奶茶店在埃尔比勒已有四家分店,日销量超过1000杯。中国奶茶成为软件开发工程师法蒂玛编写代码时的“最佳搭档”,也为她打开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大门——从茶圣陆羽到中国茶道,法蒂玛积累了不少“知识点”。更让她惊喜的是,阿拉伯语中“茶叶”这个单词其实来源于中文“茶叶”的发音,“我感到这拉近了伊中两国人民和文化间的距离”。

  夜幕降临,奶茶飘香。法蒂玛说:“奶茶带来的不只是中国味道,更是包容并蓄的中国文化,我们从中品味中国、感知中国。”

(责任编辑: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