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穿过7月夏日的乡村小道,路边白杨树的叶子在烈日下闪闪发光。车辆行至西安国际港务区新筑街道于新村,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户户门前开着各色鲜花,粉色的、黄色的、白色的,高高的门楼下坐着乘凉的村民,他们聊着村里的新变化、新故事。伴随着前行的脚步,一幅农村美、农民乐的美丽乡村画轴徐徐展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
于新村的新面貌,只是西安国际港务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近日,西安国际港务区召开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观摩会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国际港务区既增“颜值”又添“气质”的农村越来越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引领着全区村庄变美、生活变富、产业变强。
规划先行 以美丽人家“小美”聚合宜居村庄“大美”
阳光透过于飞龙家中院子的葡萄藤,洒下斑驳的光点,一串串碧绿的葡萄挂在枝头,等着成熟。藤下,错落有致的绿植一字排开,月季、杜鹃、茉莉……各色花卉装点,显得庭院别有韵味。“我们现在过上了新生活,院里有风景,屋内设施和城里一样,日子过得美得很。”家住于新村的于飞龙谈起如今的农村新生活一脸骄傲。
以美丽人家的“小美”,聚合美丽宜居乡村的“大美”。国际港务区把美丽人家创建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广泛动员村民,实现群众自我管理,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文化的美丽人家样板,助推乡村振兴。据了解,国际港务区今年将在85%村庄开展“十星文明户”评选和订立悬挂家风家训活动,75%的村庄将建成乡风文明一条街并设善行义举榜,创建150户区县级以上“美丽庭院”。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从过去的“垃圾路边堆,污水路上流,屋外脏乱差”,到如今“垃圾有分类,污水有了‘家’,门前搞绿化”的雅居,于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9岁的李娥娃说:“农村现在建设好了,我养老哪儿也不去,这就是最好的地方。”她抱着孙子,倚在朱红色的大门口,面前是一片茂盛的田野,绿油油的,充满生机,就像如今村里的生活一样,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是什么让于新村旧貌换“新颜”,焕发出勃勃生机?于新村党总支部书记于军武说:“是咱国际港务区规划得好!还专门请了省上的专业设计团队,让咱村子焕然一新。”据介绍,国际港务区请来陕西省建筑研究院专家团队进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团队按照《西安国际港务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思路,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环境,同时以全域生态、全域农旅为主导,以主题庄园集群、乡村小镇集群为载体,世界级陆港商贸为平台,打造中西文化交融、特色农副产品、商贸、田园休闲度假、康养宜居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于新村是一个历史古老的村庄,古树、磨盘、广场上唱秦腔的老人……这些场景都承载着在村上生长一代代人的记忆。于军武指着村上中心广场的磨盘与碾子说:“规划考虑的很周全,保留了我们村上原有的风貌,让我们记得住家乡,传承了文化。”
污水革命 让农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以前村里最怕下雨,天上的雨水,地上的污水,满地横流,遇到下雨天,人都不想出门。现在好了,污水有污水管道,雨水有雨水管道,再也不怕下雨了。”走进国家港务区兰家庄村,干净的沥青路一路延伸至村头。路两边,污水、雨水管道泾渭分明,兰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江彦昌为国际港务区开展的农村污水革命拍手叫好,“现在的农村‘面子’美了,‘里子’也好了!”
从城里回兰家庄村生活一年多的沙丽亚说:“看着门前整洁的柏油马路,我总想起那句‘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这的‘大路’,现在通向了舒心的好日子。”
沙丽亚在自家前院种植了多种花卉,不同花卉按季开放,后院开辟了一个小小的蔬果园,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蔬果,用她的话说,自己已过上了向往的田园生活。“太阳能路灯、24小时热水、冲水厕所,城里有的我们都有,我们还有美丽的乡村风光!”
国际港务区开展农村污水革命以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合理确定符合辖区实际的治理模式、治理技术,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沿着正确方向扎实开展。按照“以城带乡、就近联建、独 立建设"的做法,对靠近城镇、园区周边的村庄,将生活污水纳入城镇、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规模较大的独立村庄或有条件的相邻村庄,建设或联合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工程。对位置偏远、规模较小、居住分散、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或进行污水有效管控。统筹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和改厕,做到一体部署、协同落实、有效衔接,实现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截至目前,国际港务区已开工建设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11 个村。2020 年底,将完成农村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 24 个,累计占比 65%,完成有效管控行政村 13 个,累计占比 35% 。
村美业旺 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现已成为很多都市人们的生活追求,周末去农村享受田园生活成了当下的热潮。
“每天最享受的时光就是在院子里和家人一起品茶。”于新村的于女士给自己的小院里搭设了茶室,旁边再搭配上文竹、吊篮,和一缸浮萍,生活充满诗情画意。于女士说:“现在农村美了,大家也更懂生活了,很多人把自己家设计得很漂亮,还可以发展民宿挣钱。”于新村党总支部书记于军武介绍,现在村上已经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在国际港务区管委会的指导下,部分村民办起了农家乐、民宿。
于军武说:“于新村将以‘争创全市一流,打造现代化都市农村’为目标,把发展乡村旅游、居家养老服务、农家乐作为于新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
从空中俯瞰国际港务区,区域内北部村庄北靠渭河,西邻灞河,周边绿色湿地犹如一颗颗绿色宝石镶嵌其中。江彦昌居住的兰家庄村地处渭河湿地片区,周边芦苇荡漾,候鸟觅食飞翔。这里已经成为生态湿地公园,成为广大市民赏芦苇、观候鸟、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国际港务区一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除了保护好自然风光,国际港务区持续壮大蔬菜、葡萄、苗木种植等无公害特色农业,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国际港务区今年计划注册农产品企业品牌(商标)2个,创建市级以上品牌1个。
同时,依托国际港务区电商产业和东南沿海产业聚集优势,大力开展电商销售技能、物流管理、电子信息产品组装等技能培训,带动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共享园区发展红利。
“乡村美起来,腰包鼓起来”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农水局局长王红波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国际港务区投入2.8亿,启动12个行政村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目前5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建设,其余7个村正在按照规划设计加快推进。
“国际港务区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农村道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一村一策’规划为引领,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做优特色产业,以技能培新带动群众就业,让辖区群众共享园区产业发展成果,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城乡融合发展的陆港样本。”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李翔说。(通讯员 王惠玲 白亚奇)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