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中巴农业与产业合作|巴中特快|最新

西安市灞桥区质效并重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9-09-29 13:3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编辑推荐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证140554)
微信图片_20210901143254.png
93690678-ffdd-4ec1-8403-f7947db2af1f.jpg

西安市灞桥区质效并重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9-09-29 13:3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讯 记者从西安市“奋斗新时代 阔步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灞桥区专场)获悉,建区至今,灞桥区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从稳步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跨越。2018年GDP完成480.78亿元,总量是1978年的942.7倍;财政收入2018年完成39.04亿元,是1978年的776倍;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306元,位居全市第二,是1978年的近9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395元,位居全市第四,是1978年的84倍。

  灞桥区成立于1955年,地处西安市主城区东部,因秦汉以来屡建于灞河之上的灞桥而得名。“一五”期间,国家在灞桥区境内集中了国棉三、四、五、六厂和西北第一印染厂5座大中型棉纺织印染的工业群落,成为西北最大的棉纺织工业基地,形成了纺、织、印染相互配套成龙的生产体系,一度被称为西安的“小香港”。这些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纺织城老工业区也进行了 “破产、改制、转型、改造、升级”。

  作为“一五”时期国家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纺织城地区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老纺织企业破产重组、换代升级,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也由此开始。一是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以纺织企业搬迁改造为突破口,投入14亿元,在灞河右岸建成了全新的西安现代纺织产业园,面积约5平方公里,以新型工业为基础,10年来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入园企业累计投资超过300亿元,园区荣获“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园区”等称号。二是培植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设立了文化产业专项奖励资金、发展基金和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平台。充分挖掘纺织城的特色和亮点,将老纺织城打造成特色文化创意区,目前,利用原西北一印旧厂房改造建成了纺织城艺术区,利用原铁路专用线和国棉三厂旧厂房,建设的铁路主题公园及常乐尚都文化创意街区即将竣工。

  灞桥区长苗志忠介绍说,下一步,还计划以西安半坡博物馆提升改造为依托,在纺织城核心区打造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同时,着力发展滨水经济。过去10年,通过灞河治理建成了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还将托湿地公园,大力发展富有生态魅力的河岸商业带和田园综合体。

  据了解,全区围绕服务业聚集化、工业新型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按照“扩三优二强一,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并举”的思路,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经过近40年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灞桥区产业结构比从1980的38.6:33.3:28.1调整到2018年的3.8:29.3:66.9,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不断缩小,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全区的主导产业。

  灞桥区位于“东拓”起始区,处于国际文化交流轴和文化大走廊上,未来将坚持什么样的产业发展思路来承接和扩大西安城市发展的机遇和利好?

  灞桥区委书记贠笑冬表示,为了承接好“东拓”战略,灞桥区坚持差异化发展,结合各板块资源禀赋,顺应产业发展趋势要求,将围绕重要交通走廊和滨河沿岸,全力打造东三环、长乐东路、沿灞河三大经济带,利用好交通优势和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路域经济、生态经济,加快交通走廊、河岸沿线向商业聚集带转变。按照地域特点和产业聚集发展需求,加快打造纺织城核心区、浐河谷地、灞河左岸、洪庆新城、白鹿原、洪庆山六大板块。

(责任编辑:贾佳)